寻找突破口 扩大“朋友圈”

——各地着力打造商务楼宇党建“红色磁场”

商务楼宇是“竖起来的社区”。全面加强楼宇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必答题。

日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第一楼宇党委成立,将各方力量拧成“党建引领、产业联动、人才集聚”的发展共同体,标志着辖区楼宇党建从“零散探索”迈入“协同共进”的新阶段。

金凤区坚持“党员在哪里,党的组织覆盖就到哪里”,优化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楼宇党委——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四级组织架构。金凤区第一楼宇党委下设25个党支部,将229名党员紧密凝聚在一起,构建起覆盖楼宇、联结企业的组织体系,为后续开展党建工作与服务企业发展筑牢组织根基。“我们在党建引领楼宇发展上聚力深耕,通过楼宇平台引导楼宇的党员企业家带头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金凤区第一楼宇党委委员马倩说。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同样将织密组织体系作为开展楼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出台《关于深化完善党建引领楼宇治理工作机制的意见》,从优化组织体系、治理模式、服务矩阵、基础保障四大维度完善相关工作。首批试点在6个片区设立实体楼宇党委,选派街道机关干部担任楼宇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推选社区工作者、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书记担任专职委员,吸纳国有企业、重点企业党组织书记担任兼职委员。

楼宇企业多、人才多、人流量大,仅靠政府资源难以满足治理需求,激发楼宇企业自治共治活力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重要路径。

上海市浦东新区在楼宇党组织领导下建立楼事会,以扩大有序参与、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内容、推进信息公开、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以楼宇为单位,由业主或物业服务企业具体负责,主要负责商议与楼宇建设、管理、发展、服务相关的各种事项,为楼宇解难题、办实事。楼事会成员原则上不超过20人,设楼长1人,一般由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好、熟悉楼宇业主情况、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志愿精神的党员担任,在楼事会成员中经民主推选产生。

“为使楼事会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我们形成楼事会工作例会、社情楼意通报、定期学习等制度,完善‘定期议事协商+紧急事项磋商’双轨机制,确保楼宇企业和职工议事协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浦东新区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建立意见建议征集、多方参与协商、跟踪问效闭环等工作机制,推动“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楼事楼评”。

在筑牢组织基础、完善治理机制的同时,各地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和员工实际诉求,以精准服务为抓手,用党建“软实力”推动楼宇“硬发展”。

北京市丰台区深入推进商务楼宇党建工作,制定《商务楼宇党建工作指引》,依托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党务+政务+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各类资源向楼宇、企业延伸,打通政策落地惠及企业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区已建成15个营商服务“先丰港”,提供政务咨询、一站式帮办代办等服务,让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聚焦新就业群体学习教育、技能提升、权益保障等需求,统筹楼宇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资源,建设多个友好楼宇,“小哥学堂”、青年夜校等项目覆盖范围持续扩大,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城市温度。

“在这里不仅能参加党建活动,还能获取政策信息,进行业务对接。”企业员工对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希望大厦“望暄”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点赞。除打造优质党群服务阵地外,中山区还进一步升级服务模式,选派专业人员提供上门式、定向式、精准式包保服务,让服务更精准、更贴心。据了解,中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一楼一策”为楼宇精准赋能,通过打造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有效辐射和服务楼宇党员、职工、企业及社会组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楼宇党建生态圈”。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