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幸福镌刻在社区建设细微处

辽宁省盘锦市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为目标,推动资源、服务、管理精准“滴灌”社区,着力打造组织有力、治理有效、服务有质、邻里有爱、平安有序的“五有”幸福新社区。

“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精心培育30余个典型社区,强化引领示范效应,指导各社区科学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破解治理难点和满足发展需求的个性化建设方案,确保幸福新社区建设路径清晰、特色鲜明。”盘锦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

盘锦市不断优化基层治理顶层设计,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快推进“幸福新社区”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优化“健全一套组织链条、完善一套权责体系、优化一套选育措施、集成一套治理平台、整合一套服务资源、创新一套活动载体”的“六个一”工作举措,着重推进优质资源、专业力量、载体活动、便民站点、智慧服务五进社区,加大各条线对社区建设支持力度,把社区建设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幸福新社区建设,离不开人这个关键因素。盘锦市连续三年开展“大调研大练兵大提升”活动,全覆盖开展了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的专业培训,围绕岗位技能、应急处突等专项课程累计培训1.6万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基层治理队伍的为民服务能力;开展“百名书记进基层 共建幸福新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下沉干部“带政策、带项目、带资源、带责任、带目标”深入社区,提升社区治理质效。

“面对群众日益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社区积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商户、辖区单位等开展联建共建,形成了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工作模式。”大洼区王家街道天格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万萌说,社区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组织网格员联合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大洼高级中学的安保人员、社区党员志愿者成立‘护学岗’,为学生们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学生通行安全。

盘锦市打造“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工作模式,推动政府、社会力量、群众同向发力。全市22个街道、169个有条件的社区巧用居民需求、服务资源、民生项目“三项清单”,紧密链接驻地单位资源,制定联建共治工作机制,依托网格管理平台系统,推动城市管理、公共事业、通信服务等20余个部门资源下沉社区,建立“案件受理——任务分派——处置跟踪——效果评估”闭环管理流程,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为提升服务品质,盘锦市整合服务资源,聚焦服务好社区“一老一幼”,分级分类组建便民服务队,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走进社区。

双台子区建设街道东风社区党委深度挖掘社区资源,根据居民实际需求,搭建以“红细胞聚人心”“老吾老暖夕阳”“幼吾幼护春蕾”“荟文化惠生活”“评事理心连心”为主题的五个活动载体,涵盖为老服务、关爱未成年人、居民纠纷调解、文化建设等方面。针对辖区内低保、特困家庭中的未成年人生活、学习需求,招募“爱心妈妈”,对困境儿童实行结对帮扶,以实际行动帮助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为他们送去关爱。

在幸福新社区建设过程中,盘锦市持续拓展群众“家门口”的服务阵地,坚持因地制宜、高效利用,灵活利用小区门岗、物业服务网点、商圈楼宇等空间,通过“微改造”“微嵌入”方式建设社区党群服务站点、社区食堂、口袋公园、“爱心驿站”、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室、“舒心就业”服务站等。

“检测到消防占道,请登录移动千里眼APP查看。”不久前,兴隆台区惠宾街道康桥社区网格员胡嘉鑫收到一条手机短信。

科技赋能、智慧治理,盘锦市把AI技术融入基层治理,加快幸福新社区建设,让社区工作人员的“铁脚板”转变成AI的“云治理”。积极搭建“一屏统览、一网统管”智能治理平台,推动社区整合辖区“人、地、事、物、情”多维数据,实现AI算法实时监测、智能预警与闭环处置,同时上线“社区DeepSeek讲解员”,在18个社区内的40个小区推广“数智”场景,为社区治理插上科技翅膀。

(本报通讯员 韩美璐)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