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民智筑根基 汇民意促发展

——山东省奏响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四部曲”

编者按:

人民建议征集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听取民意的重要渠道,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山东省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理念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在建机制、拓渠道、聚众力、促转化上持续发力,将充满智慧的人民建议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和城市发展的“金钥匙”。

山东省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制度筑基、渠道拓通、部门联动、成果转化中积极探索,让群众的“金点子”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民意汇聚之路逐渐清晰。

铸基,绘就人民建议征集山东底色

在济南,“庭院马扎”“凉亭协商”“邻里议站”成为市民常态化提交建议的新载体;在威海,“活力威海·体育惠民”专题征集让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城市更新“幸福账单”;在滨州,771处兼具职工书屋、“妈妈小屋”、法律服务站功能的“心安驿站”,均设有人民建议征集二维码与邮筒……这些人民建议征集措施,离不开常态化的征集渠道支撑,更离不开坚实的政策基础。

在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方面,山东省始终坚持制度先行,从起步就下足“绣花功夫”。作为全国较早系统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建章立制的省份之一,山东的“先手棋”下得扎实精准:省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伊始,便将这项工作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组建专班开展全国性调研,起草《山东省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指引(试行)》,从征集范围、办理流程到职责分工逐一厘清。有了清晰的操作手册,从制度框架搭建到调研推进,全省上下“听民意、纳民智”的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在此基础上,省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推动多部门协同发力,对接省政府办公厅、省信访局,探索信息共享与数据分析联动机制;配合省司法厅起草《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办法》,探索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前置程序”,让民意民智真正成为决策的“源头活水”。

工作有了规范、行动有了指引,实践也随之深化。淄博市淄川区探索打造“柳泉建言”特色品牌,通过“同‘新’恳谈 暖‘新’服务”专题建议征集活动精准对接外卖骑手需求,针对骑手就餐时间不固定的痛点,开办“骑手食堂”延时服务,每天为70多名骑手提供就餐服务,切实解决“吃饭难、吃饭急”问题;临清市戴湾镇创新“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通过“望”前瞻布局、“闻”广开言路、“问”科学求证、“切”精准施策,聚焦乡村治理问题,形成“提前预防、动态跟踪、精准施策、长效服务”的闭环机制;滨州市无棣县重点征集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老旧小区楼栋号更新、暑期公益托管两项民生工程落地见效,切实为新就业群体解决“找楼难”问题、缓解“带娃难”焦虑。

如今,从省级制度框架到市县落地细则,山东已基本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这份成绩单,正是山东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绘就的厚重底色。

拓路,打通民意征集“最后一公里”

有了制度体系作支撑,山东进一步聚焦民意传递的“通达性”——既要让群众“提得上”,更要让建议“传得快”。

山东省搭建“齐鲁建言”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系统,并组织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培训。目前,该系统已建成市、县专属界面76个,实现市、县两级账号全覆盖,为全域征集民意筑牢数字化基础。依托数字化平台搭建“高速路”,以实体阵地织密“连心网”,山东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推动征集触角在齐鲁大地延伸。

线上,“齐鲁建言”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系统的建设蹄疾步稳。按照省市县统建模式,系统推进征集、登记、受理全流程实时可查,在全省全面试运行。建议人通过线上渠道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如,在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方面,210余名建议人提出260余条暖心举措,建议进一步扩大“司机之家”“小哥驿站”等实体服务站点的覆盖范围,依托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爱心企业开展友好小区、友好医院等“友好场景”建设,提供休息、充电、饮水等服务;在志愿服务方面,310余名建议人提出激活志愿服务队伍动能等400余条具体措施,建立多元激励体系,在强化志愿服务积分、星级评定等精神激励的同时,辅以适度物质奖励,让志愿者的付出得到认可,激发志愿服务的持续活力。

线下,“直报点+特邀建议人”队伍让民意诉求通道更加畅通。省委社会工作部印发相关制度规定,确定36个直报点、聘任53名特邀建议人;指导市、县同步推进本级直报点设立与特邀建议人选聘。充分发挥直报点和特邀建议人专业优势、行业经验和群众基础,立足实际,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和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聚焦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提出更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

如今,东营市垦利区的居民可在社区直报点反映养老服务需求,菏泽市单县的养殖农户能通过乡镇直报点提出加强农技指导建议,青岛市黄岛区的网约配送员也可向行业特邀建议人反馈配送途中的交通隐患……从城市社区到乡村田间,从工厂车间到公司企业,征集点陆续铺开。

聚力,发挥建议价值最大效能

人民建议的转化,从来不是“一家之事”。山东以省委社会工作部为纽带,联动多部门协同发力,让一条建议撬动多方响应,推动建议从“单点闪光”变为“整体燎原”。

围绕中心大局,专题征集精准“破题”。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5个省直部门,聚焦发展改革、产业升级、住房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征集,收到建议5400余条,156条被采纳并转化为政策举措。

无论是文化旅游领域的“打造精品研学旅游项目,提高文旅产业附加值”“规范研学旅游健康发展”,还是产业升级领域的“强化数字赋能,大力提升制造业水平”“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抑或是农业农村领域的“激发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推广同心共建行动”,一条条建议既切中了行业发展的痛点堵点,也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鲜活的基层视角和实践参考。

在“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省委社会工作部与省发展改革委密切配合,开展“我为山东‘十五五’规划献良策”专题征集,让群众对未来五年的期待走进规划文本;围绕“走在前 挑大梁社会工作怎么干”开展的主题建议征集,收到建议3069条,为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人民建议既成为政策制定的“智囊库”,更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源”。

紧扣发展蓝图,各级职能部门均可深度融入。泰安市宁阳县针对“破解传统教育形式单一化、碎片化、单向灌输难题”的建议,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教体局启动转化程序,结合“影视化载体易传播、强互动”特性开发《校园AB剧》栏目,以多线叙事打造“沉浸式德育体验场”,累计开发主题剧集4部,既提升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又完善学校德育课程,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协调推动下,这样的协同案例在山东已不鲜见:枣庄市针对“规范养犬行为”的建议,由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起草《枣庄市养犬管理办法》,明确养犬登记、粪便清理、禁养名录等细则;临沂市开展“我为治堵献一策”活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部门通过“专项深办”解决“学圈”“医圈”交通拥堵问题,治理事项满意率达99.3%;济南市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裕园社区每月联合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居民代表召开专题议事会,增强居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多方联动让人民建议从“零散想法”变成“系统方案”。

提质,让“良言”变成“良策”

征集是基础,转化是关键。山东始终将成果转化作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落脚点,通过机制创新让“纸上建议”变成“落地举措”,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建议有回响、落实有成效”。

一条建议从提出到有初步转化结果,需要多长时间?日照市东港区的答案是:10天。2024年10月,市民朱健翔反映石臼海鲜市场附近黄海一路、二路部分路段年久失修。区委社会工作部收到建议后第一时间启动程序,交办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后者迅速成立专项小组,10天内便反馈结果:应急修补路面,同时将相关路段维修工程列入下一年度修缮规划,由多部门协作落实。

“东港速度”,是对群众呼声的高度重视,是“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更是机制创新后的效率体现。

为让人民建议转化更高效,山东探索构建从征集、研判、转办、督办、反馈的全链条闭环机制:对征集到的建议,由直报点与特邀建议人先行筛选,再经部门会商研判,形成可转化清单;对重点建议,通过“绿色通道”直送相关领导,确保“快办快结”。8月,直报点与特邀建议人业务培训同步开展,这支专业化队伍正成为建议转化的重要力量,让更多有价值的建议不被“淹没”。

德州市陵城区委社会工作部与人社等部门及妇联等群团组织协同联动,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就业、企业发展,获得群众和企业的一致好评;在青岛市市北区,一条“构建‘服务+治理’双轮驱动模式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的建议,经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多部门及企业协同落实,推动建成130余家“市北暖新驿家”服务驿站,推进60余个骑手友好小区建设,累计服务新就业群体超4300人次……从经济发展到民生改善,从政策完善到服务优化,人民建议正以“看得见的速度”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

从制度筑基到渠道拓通,从多方联动到成果落地,山东省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正从“开局起步”迈向“提质增效”。未来,随着“齐鲁建言”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系统全面推广、转化机制持续完善,将有更多群众的“金点子”结出丰硕的“民生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起磅礴力量。

(本版内容由山东省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田宇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