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培训路径,育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学思践悟)

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事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巩固党的长期执政根基,对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南开区委社会工作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及天津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积极探索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新路径,通过精准施策、分类施教、实战实训持续提升“战斗力”,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素质,为加强和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完善培训制度 推进分级落实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强化履职能力培训。南开区持续健全完善区级重点培训、街道全员培训、社区日常培训等三级培训制度,将初任培训、在职培训、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纳入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

抓好区级重点培训。区委社会工作部在年初制定社区工作者培训总体方案,明确各级培训重点、培训要求和经费支持,确保全区培训“一盘棋”。重点抓好社区“两委”成员培训和初任培训,着重从提升政治素质、提高履职本领和增强服务意识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履职能力培训。

抓好街道全员培训。结合区域实际和工作重点制定培训计划,开展网格服务、群众工作、依法办事、应急处突、心理健康等培训,发挥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载体作用,注重实战实训和经验分享,加强对社区工作者帮带培养。

抓好社区日常培训。围绕满足群众日常需求和社区依法履职、协助办理事务等经常学、学经常,用好社区周例会、居民议事厅等平台,以小切口、小主题、小课堂鼓励社区工作者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法律法规、社区工作实务、矛盾调解技巧等,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优化培训课程 坚持问需点单

通过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党校、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联动,定期调研分析社区工作者的实际需求,精准设置培训内容,确保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

丰富培训形式。在传统授课之外,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场景教学、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培训。坚持“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思路,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开展现场观摩、专题授课10余场,覆盖1600余人次;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两委”成员220余人赴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展实地教学,看差距、学经验,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径;聚焦阵地建设,提炼社区工作方法,形成“老城津韵”“泊采纷呈”“融惠万家”等现场教学名片。

创新培训载体。注重开展线上培训,实现资源共享。每月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话治理”案例交流线上分享会,并将交流内容整理后在线上发布,目前已举办5期,11位社区党组织书记聚焦身边事,以小切口分享社区治理工作经验。加强职能部门之间协作,打造全科培训课程。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举办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专题培训班,区住建委、区城管委、区网格化管理中心等部门进行业务辅导;会同区卫健委、区文旅局举办“南开文化大讲堂”专题讲座;会同区民政局举办社区慈善基金“建管用”培训;会同区数据局举办社区智慧应用场景讲座,均收到良好成效。

挖掘培训资源。积极链接专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训。加强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和市委党校、市社会工作协会等对接,签订培训合作协议,充实培训师资库和资源库。会同区总工会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同举办社会工作者主题培训班。通过工作共谋、培训共办、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实现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全方位、各领域合作。

注重培训实效 推动成果转化

去年以来,南开区组织开展4期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两委”成员培训班,12期区级专题培训,180余期街道社区主题培训,覆盖2800余人次。通过精准施策、分类施教,抓实三级培训制度,社区工作者队伍能力素质显著提高。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比例持续上升。通过以学代练、以考促学,全区社区工作者中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率达到55%,社区工作者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活跃在服务群众、奉献社区的一线。

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2024年以来,南开区涌现出一批获得全国和市级荣誉的社区工作者代表,鼓励更多社区工作者扎根基层,努力干事创业。其中,水上公园街道观景里社区党委书记马梅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嘉陵道街道泊江里社区党委书记边晖获得“天津市十佳社区书记”称号。

基层治理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在全区社区工作者的持续努力下,南开区涌现出体育中心街道“三严三管三落实”、华苑街道日华里社区“把好三关、打造‘红色业委会’”等有代表性的社区工作方法。通过优秀经验分享,将“一人经验”变成“大家经验”,社区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全区居民群众满意度逐年提高。

南开区将深耕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责任田,坚持做好为基层治理育人后半篇文章,持续激发社区工作者队伍活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天津市南开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