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治理机制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工作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通过“网格党小组+专职网格员+楼栋(单元、联户)长”基层微治理机制,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努力绘就“矛盾少、服务优、邻里亲、社区暖”的基层治理幸福图景。

从“各自为战”到“聚力共治”。针对治理主体“缺联动”、矛盾调解“踢皮球”、服务供需“有错位”等问题,九原区充分发挥党小组的政治引领作用,把网格员的精准服务力、楼栋(单元、联户)长的群众动员力拧成一股绳,形成“组织覆盖、责任到人、服务到家”的治理闭环。在沙河街道华融社区老旧小区自来水改造过程中,网格党小组主动靠前,牵头制定“敲门行动”工作计划,统筹资源解决施工纠纷;网格员化身政策“讲解员”与需求“收集员”,携带政策手册入户宣传,协调水务部门优化方案;楼栋(单元、联户)长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带头入户征集200余份有效意见,协助摸排居民需求。小区自来水改造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从“条块分割”到“一网统管”。九原区持续完善多方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五网融合的治理实践,让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内容更实、维度更宽、功能更全、效能更高。构建组织协同网。将多部门网格统一整合为“一张网”,科学划分网格680余个,同步组建党小组380余个,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沉到单元里”。构建服务精准网。建立“单元采集信息—网格分类处置—党小组统筹资源”闭环工作机制。楼栋(单元、联户)长化身“前沿哨兵”,每日巡查单元卫生、收集邻里诉求;网格员作为“中间枢纽”,整合网格资源协调物业维修、矛盾调解;党小组发挥“引擎”作用,针对共性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构建活力议事网。探索“网格微议角—社区协商厅—街道联席会”三级议事链条。网格微议角聚焦楼栋“微民生”搭建平台,组织居民、楼栋(单元、联户)长围坐恳谈、达成共识;社区协商厅针对特定领域“中梗阻”,邀请业委会、商户代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商议推动问题解决;街道联席会则破解跨社区治理“硬骨头”,由街道党工委统筹,联动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构建激励赋能网。实施“送课上门+联动普法”举措,依托九原社会工作学院,深入8个苏木镇(街道),针对网格员、志愿者、楼栋(单元、联户)长开展“送课上门”,围绕社情民意收集处置、“十联”行动职责、矛盾纠纷闭环化解等,采用“职责细化+流程梳理+经验分享”模式进行系统培训,推行“公示+表彰+积分”三维激励体系。构建场景创新网。依托基层微治理机制,九原区解锁基层治理新场景,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在赛汗街道鹿园社区,创新推出“童声治理官”项目,选拔热心公益、善于观察的少年志愿者,成为“小小单元长”,不仅带动更多居民家庭参与社区事务,还推动漏雨车棚修缮、儿童游乐区增设等民生项目落地。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基层微治理机制不仅破解了“力量薄弱、参与不足、协同不畅”的难题,更助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矛盾化解“早快防”。通过微治理机制,九原区司法局推动“流动人民调解点”进网格,楼栋(单元、联户)长发现邻里纠纷后,村(社区)工作人员可及时联系司法所到场调解。服务供给“精准暖”。通过微治理机制,沙河街道韩二社区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楼栋(单元、联户)长日访、网格员周访、党小组月访”机制。居民参与“主动深”。通过微治理机制,赛汗街道富力社区探索“铁三角+志愿服务”模式,孵化出“邻里帮帮团”“银发智囊团”等睦邻志愿服务队,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如今,九原区的基层微治理机制已覆盖全区8个苏木镇(街道)、91个嘎查村(社区)。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全区矛盾纠纷发生率大幅下降,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