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见实效,做好基层治理必答题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如何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答题。各地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围绕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夯实人才基础、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走深走实。

党建引领织密治理网络

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黑龙江省鸡西市委社会工作部创新出台《鸡西市关于健全社会工作体系的具体措施(试行)》,明确市委抓好规划指导,县(市、区)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形成清晰的责任传导链。“我们通过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优化地方党委‘两新’工委工作机制,构建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园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同时,实施‘轮值主席’制度,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鸡西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宋振江说。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通过建立市县(区)党委书记为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该市构建起“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三级组织链条,精准划分村(社区)网格6376个,将村(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工作者、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党员、志愿者等8385人纳入网格员队伍,推动资源在网格整合、服务在网格延伸、问题在网格解决。同时,固原市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调整设立社区党组织73个,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507个,推动167名领导干部“一对一”“多对一”全覆盖包抓社区,全面推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质效双升。

多元培育激发人才活力

提升治理效能,离不开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的骨干队伍。

“我们处在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学用结合,推动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实实在在服务好居民。”在陕西省渭南市委社会工作部举办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上,一名学员深有感触地说。据了解,此次培训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理论与实践、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等设置课程,采取专题辅导、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形式,为基层工作者“充电赋能”,帮助他们把准方向、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湖北省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则以“锤炼专业本领 赋能社会治理”为主题,举办2025年度全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竞赛。大赛聚焦能力提升、服务优化和治理强化,设置笔试与多元路演环节,吸引27支队伍、81名选手参与。在路演环节,参赛人员通过情景再现、视频展播、项目路演等方式,围绕“一老一小”“一残一弱”、新就业群体、社区治理等领域,讲述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推动创新的鲜活故事。“我们将持续发扬‘铁打襄阳’精神,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社工铁军,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襄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效能提升温暖群众心窝

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反映问题像‘打游击’,不知道找谁,一个皮球踢半天。现在好了,有了接诉即办指挥中心,真管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城西社区坪山公租房的李大爷对治理效能的变化赞不绝口。宜丰县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作为县委书记牵头推进的“书记领航”项目,整合12345转办工单、营商环境投诉等11类诉求渠道,探索打造党建引领信息化平台,实现群众诉求“一网归集、一键转办、一盯到底”,从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深化。

山东省邹城市创新“银发力量”助力基层治理模式,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的优势,推动“党建红”与“夕阳红”“志愿红”深度融合。该市建立“市级统筹指导、镇街组织实施、社区落地见效”三级联动机制,在社区层面设立银龄议事厅、社区治理献策站、和事佬驿站等平台,组织老干部围绕小区管理、民生服务、停车位规划等建言献策。截至目前,已有90余名老干部投身社区治理服务,提出合理化建议180余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30余件。同时,开展“周末爱敲门”“四点半课堂”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为独居老人和青少年提供精准服务,以“银发温暖”传递社会关爱。

(本报记者 陈丽英)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