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探头”守护城市 暖心服务点亮归途

上午送单间隙,重庆市渝中区外卖骑手小潘熟练地走进大坪街道的“坪蜂e站”。接杯热水,热上自带的早餐,手机插上充电器,忙碌的他终于能喘口气。“以前送单像打仗,停车怕罚单,老旧小区找路更头疼。”他笑着说,“现在‘坪蜂e站’能歇脚充电,‘友好地图’帮找路,像有了路上的‘家’,踏实!”小潘朴实的感受,正是渝中区以暖心服务化解新就业群体“歇脚难、维权难、融入难”的生动注脚。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穿梭于街头巷尾,既便利市民生活,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然而,他们流动性强、组织松散,如何有效凝聚服务这一群体,成为城市治理的新课题。各地正积极探索,以务实举措回应他们的现实需求。

“配送超时扣款合不合法?”“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处理?”近日,在湖北省大冶市东风路街道铜草花园社区红石榴骑手之家,一堂法治宣传“大思政课”开讲。宣讲员紧扣新就业群体常见法律问题,结合真实案例,对民法典、劳动合同法等进行通俗讲解。现场提问踊跃,骑手们就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积极咨询,得到专业解答。这不仅是法治课,更传递出城市对新就业群体的尊重与关怀。“时间安排贴心,内容非常实用!”参与骑手纷纷表示,这样的“送上门”服务增强了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只有回应最真切的需求,才能传递最贴心的温度。

浙江省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与市人社局联合编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综合服务“一本通”》,围绕生活保障、权益维护、政策服务等,以通俗语言讲解政策,用清晰流程图指明路径,并辅以二维码直连服务入口。它不仅是口袋“工具书”,更是一张“安心卡”,陪伴新就业群体跑车、送单、接单,为他们遮风挡雨、答疑解惑。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委社会工作部创新推出“暖心七条”机制,涵盖暖心顾问、“暖心三宝”、暖心食堂等内容,精准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体检负担重等难题。值得一提的是“暖心三宝”这项举措,台江区在条件成熟的小区摆放“暖心三宝”——小推车、爬楼梯手拉车、防勒手把手,并发布《借用规则》。“暖心三宝”特别适用于在人车分流、无电梯的楼梯房等小区配送油、米、水等重物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也为居民日常搬运重物提供便利。此外,台江区还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激励外卖骑手参与社区服务,形成“服务—积分—回馈”的良性循环。

提升职业认同与社会尊严,是新就业群体实现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川省广安市积极构建荣誉体系与支持网络,通过选树新就业群体劳模,增强其荣誉感;网约配送员青荷坪、家政月嫂贺静等荣获广安市“五一劳动奖章”;献血43次的“最美职工”杨克彪,带动更多骑手投身公益。在华蓥市首创的“快递小哥节”上,12名快递员站上市委会议室领奖台,成为城市尊崇的焦点。广安还组建“賨骑小哥”“賨州红运”等30支志愿服务队,聘任百名优秀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社情民意观察员,发挥他们“熟门熟路”与“移动探头”的优势,助力城市治理。

“以前进小区要登记,高峰期特别耽误时间。”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网约配送员王朋许说,“现在有了‘骑手码’,扫码就能进,省时又省心。”不少小区还设置骑手临时停车区,张贴清晰的楼栋分布图,让送货更顺畅。王朋许还主动担任社区流动网格员,随手拍摄井盖破损、路灯不亮等问题,通过“郑好办”上报处理。目前,上街区已有80名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担任流动网格员。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