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聚焦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将群众诉求作为治理目标,锚定“优化流程、三方协同、兜底闭环”三项机制,推动群众诉求“快响应、快处置、快闭环”,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优化流程”快处群众诉求
近年来,婺城区持续完善“141”(县〈市、区〉设立1个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基层治理4个板块、1个网格底座)基层治理体系,打造覆盖多个职能部门,联通“区—乡—村—网格”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事项处置线上平台。该平台汇聚企业、社区等多方主体,发现收集安全生产、矛盾纠纷、城市管理、消防等领域基层治理问题,通过覆盖全区778名专职网格员,将群众诉求“一键派发”给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实现线上精准处理。
近日,蒋堂镇下汪村网格员汪建良在巡查中,接到一起邻里间因围墙过高影响采光的群众投诉。他马上将该信息通过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上报至镇综合信息指挥室。5分钟后,镇综合信息指挥室将该诉求流转到平安法治办公室受理,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前往现场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和解。一起邻里纠纷通过平台流转处置,从发现到解决仅用不到5小时。
婺城区依托区社会治理中心,线下融合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17个服务中心,实现信访、公安、法院等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入驻,同时充分吸纳群团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治理力量共同参与治理。
据统计,今年以来,婺城区通过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线上流转处置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调解率100%。社会治理大厅线下接待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诉讼服务、矛盾调解等咨询20300余人次。
“三方协同”回应民生关切
近年来,针对小区物业管理领域矛盾纠纷易发、业主投诉较多等问题,婺城区聚焦破解城市小区治理难题,推动组织下沉、机制迭代、服务延伸,持续推进党建引领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重点解决小区治理中权责不明晰、协同不紧密等难点,把基层治理服务触角拓展到每个街巷小区。
城西街道中山路社区怡和雅苑小区门口有一排店面房,油烟味大,引起周边居民不满。中山路社区网格员在微信群里看到居民投诉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社区党委。社区党委利用微党群服务站“帮帮议事亭”,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房东三方召开协调会,商议解决方案。通过多方努力,店家把油烟管道延长到地下进行排出,并安装净化器,及时解决了困扰居民的油烟问题。
面对居民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婺城区积极搭建“帮帮议事亭”“茶里聆聚亭”等议事协商阵地,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一事一议”,对明确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及时跟进,逐一梳理,“销号”解决。
目前,婺城区已在多个小区实施“三方协同”共治机制,解决居家养老食堂、电梯加装、外墙粉刷等各类居民诉求500余个,通过强化组织赋能、健全运行机制、激发治理动能,推动基层由“单向管理”加速向“协同共治”跃升。
“兜底闭环”提升治理效能
婺城区委社会工作部聚焦基层治理中“办不了、办不好、办不快”等复杂疑难问题,推出“婺必应”闭环机制,以“婺必应”应用为载体,集成政务系统转交的重点事项,以“快处优处”为目标,设置“7日办结+30日兜底”处置时限,通过“首次直派—二次提级—组团攻坚”三级责任链条,推动重点工作疑难事项快处清障,持续提升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效能,从根源上推动疑难诉求兜底化解、动态清零。
“‘婺必应’闭环机制推动个案诉求转化为解题路径,形成制度性诉求解决方案,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制度保障,是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的创新举措。”婺城区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今年5月运行以来,“婺必应”共受理重大疑难事件90件,已化解87件,群众满意度达100%,事件平均办结周期由45天压缩至7天,疑难问题处置效率提升84.4%。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