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以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探索“党建强、规范优、服务实、发展兴”的特色路径,推动行业协会商会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型,进一步发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作用。
党建领航,锚定发展“指南针”。贵港市将党建工作贯穿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全流程,构建“两新”工委统筹、行业部门推进、属地党组织保障的三级责任体系,以“党旗领航·壮美百行千会”行动为主线,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各行业协会商会创新党建载体,激活红色动能。贵港市船东互保协会打造“调解+安全+保障”模式,依托党员律师团队调解纠纷50余件,化解重大风险20余起,挽回损失超5000万元;贵港市律师行业党委实施“思想铸魂、机制赋能、组织强基、效能提升”的“四轮驱动”策略,推动54家律师事务所将党建要求写入章程;佛山市顺德区广西贵港商会等外埠商会以党支部、工会联合会为纽带,将党建工作融入服务各环节,成为链接资源的“红色桥梁”。
改革破局,激活发展“动力源”。贵港市以机制创新破解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瓶颈。针对重点产业,组建产业链党委,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链上点单、党委派单”服务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一线。广西电动车行业协会在新能源电动车产业链党委指导下举办展销会,推动“一基地三中心”(新能源电动车国际化产业基地、国际化研发中心、国际化贸易中心、贵港国家新能源电驱动助动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落地,吸引上下游企业超100家,形成年产500万辆两轮电动车的产能规模,本地配套率提升至80%。在市场拓展领域,行业协会商会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桥梁。贵港市羽绒协会组建“羽青先锋”筑新桥青年志愿服务队,助力会员企业深耕东盟市场,带动羽绒跨境销售总产值突破11亿元。贵港国际商会发挥“资源共用、信息共享、诚信共建、品牌共创、发展共促、活动共办、人才共育、效益共赢”的“八共”优势,2024年组织客商与新能源电动车企业精准对接,助力开拓25个海外市场。此外,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扩大改革成效。连续举办荷商大会、荷商大讲堂等品牌活动,依托行业协会商会促成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额超47亿元,让“荷商品牌”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规范筑基,筑牢发展“压舱石”。贵港市始终坚持“规范清理与提升水平并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专项治理文件,对市本级48家行业协会商会评比表彰活动全面检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履职行为,为行业健康发展筑牢制度防线。同时,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完善内部治理,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格局。以标杆引领促整体规范,成效显著。贵港市中小微民营企业协会、桂平市西山镇商会、平南县平南街道商会等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做到工作有章可循,获评全国“四好”商会。贵港市玉林企业家商会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会长轮值、会费收缴和资金管理等四项制度,推动规范运行,获评广西“四好商会”和5A级社会组织。桂平市福建商会深耕清廉民企建设,将廉洁要求融入运营各环节,为行业规范发展树立典范。
服务惠民,擦亮发展“金名片”。贵港市行业协会商会积极融入发展大局、展现担当。法治服务方面,贵港市律师协会联动各级行业协会商会,开展“送法进企”活动超百场,与40家律师事务所签订公益法律服务合作协议,为39家企业进行“法治体检”,助企规避法律纠纷20件次,节约成本约150万元。公益服务方面,行业协会商会勇担社会责任。近年来,累计捐赠物资超2亿元,覆盖乡村振兴、教育帮扶、应急救灾等多个领域。产业惠民方面,贵港市羽绒协会举办“羽绒一条街”开街仪式,吸引游客逾万人次,本土羽绒品牌曝光度提升40%,带动就业近百人,形成“产业增效—反哺惠民—就业扩容”良性循环。各行业协会商会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搭建岗位对接平台等方式助力群众就业增收,成为基层治理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