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外卖诗人”王计兵的诗句,精准描摹出新就业群体的日常——没有朝九晚五的规律,只有订单与路线的追赶。特殊的工作场景与职业特性,让他们面临“歇脚难、照料难、发展难”等现实问题。问题如何解决?福建省晋江市的答案是:以心暖“新”。
筑“新”港湾:让奔波之路有落点、有归属
下午3点,外卖骑手戴文兴送完订单,熟练地拐进位于磁灶镇东山村主入口的“红蜂驿站”,接杯水,边充电边小憩。“以前村里难找歇脚地,现在随时能喘口气,真方便!”这个看似不大的驿站,桌椅、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等一应俱全。
同一时间,西园街道泉州传化公路港“司机之家”内,货车司机祝峰正坐在沙发上悠闲刷视频。当天他从东莞出发,中午抵晋江,需等到晚上8点装完货再前往浙江。“以前等货,要么在车里‘蒸桑拿’,要么花钱找小旅馆。现在这里有空调、能洗澡,还能免费洗衣,跟家里一样舒服。”
这些遍布城乡的服务点,源自晋江的“筑巢行动”。
“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是这群“赶时间的人”最朴素的愿望。为答好这道民生题,晋江按照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原则进行布局。一方面,建设市级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提供职工服务、党员孵育、技能培训、文娱活动等功能;另一方面,充分盘活社区、园区、商圈、市场等公共空间,打造208个“红蜂驿站”“工会驿站”“司机之家”,形成集党建宣传、休憩、饮水、充电于一体的综合服务阵地。
当城市俯下身倾听车轮的节奏,关怀便有了精准的落点。一处处遮风挡雨、补充能量的驿站,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歇脚”难题,更成为基层治理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的有力见证。
暖“新”关爱:让心安之路有回应、有温度
“孩子有人管、学得开心,我们上班更安心!”进入暑假后,物流企业职工张明辉每天都会把孩子送到磁灶镇延泽社区的新业态职工子女暑托班。这个专为快递、物流行业子女开设的托管点,让28个孩子安全度过暑假,解除了张明辉和其他家长的后顾之忧。
这是晋江开展“暖蜂行动”的真实缩影。针对新就业群体普遍面临的“子女看护难”问题,晋江市、镇、社区和企业积极回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企业集中区、商圈周边等新就业群体较为集中的区域,开设暑托班,为孩子们打造快乐天地的同时,也为奔波在外的新就业群体送上“定心丸”。
健康守护,同样精准到“心坎上”。医护人员携带设备去快递站点为快递员体检,项目涵盖内外科、血尿常规、彩超、心电图等项目,累计服务277人次。“这种模式既不影响派件时效,又能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快递企业负责人表示,尤其在业务高峰期,巨大工作量常使快递员难有完整休息日,上门体检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吃饭这件小事,也被细细考量。晋江推出“爱新餐”项目:招募400余家“暖蜂商户”入驻,面向新就业群体及环卫工人提供最高3.2折的平价折扣菜品,并投放餐补券。外卖骑手赵晓冬算过一笔账:“以前一顿饭至少需20元,现在10元就能吃饱吃好,一年能省不少。”这些实打实的关怀让他更有归属感,工作也更有动力。
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晋江持续推进职工医疗互助、“微心愿”帮扶、疗休养、金秋助学、职工子女暑托班、困难职工帮扶、“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常态化服务全覆盖,让关爱从“一阵风”化为“四季春”,在细微处彰显城市温度。
赋“新”动能:让奋斗之路有方向、有力量
晋江对新就业群体的关怀,从来不止于“递杯水、送把伞”的即时温暖,更在于“搭梯子、铺路子”的长远托举。
技能提升是最硬的“底气”。晋江联动人才市场、平台企业,依托“零工市场”开专场招聘会,不仅送岗位信息,更配就业指导;联合高校、职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量身定制培训课,从外卖配送路线优化、数字化工具使用,到职业规划、电商运营入门,内容精准对接岗位需求。
更触动人心的是对价值感的唤醒。晋江市首届“最美外卖骑手”评选活动中,刘合武等20名外卖骑手走上舞台接受表彰,台下掌声雷动。“没想到送外卖也能当榜样。”刘合武至今记得活动当天的激动心情,“我们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也能活出风采!”
权益有保障,奋斗才安心。在晋江市万五商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站内,不少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正对着“法援转盘”答题。这场“法援游园会”寓教于乐,让大家在投沙包、转转盘的轻松氛围中,弄懂了“工伤怎么赔”“欠薪找谁帮”。这个法援站是晋江开展“赋能行动”的重要载体,专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与援助,从速化解劳动纠纷。“以前遇到事总怕没人管,现在知道有地方说理,心里踏实多了。”这种“制度兜底”的安全感,为新就业群体注入更多拼搏能量。
更深远的赋能,在于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如今,晋江的众多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成为城市“流动哨兵”,积极参与“红蜂行动”,通过“晋情拍”微信小程序,及时上报发现的破损路面、故障设施、突发事故等问题,推动“社会服务新就业群体、新就业群体反哺社会”的良性循环。
(本报通讯员 黄益宗 刘文彬)
(责编:王燕华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