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三方协同”解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新模式。

以党建为针、民生为线,串联起多方治理力量的“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三方协同”)实践,正在各地落地生根。

“40年的管线顽疾终于解决了。”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官园社区官园胡同2号楼居民的感慨,折射出“三方协同”的成效。

这座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楼,曾因管线老化让居民苦不堪言。新街口街道以党建为纽带,指导社区党委牵头搭建议事协商平台,组织居民代表、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召开10余次现场协商会,创新“居民自筹+拼团改造”模式,最终将民生“心头堵”化为“舒心事”。

高位推动、政策保障为“三方协同”实践带来实际效能。

浙江省永康市百万人口中,外来人口占到一半,当地人口集聚在城区,独特的人口结构让城市住宅小区治理压力陡增。为此,永康市将“三方协同”列为市委书记领办的“一把手”工程,出台《加强党建引领社区、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机制20条意见》,配套制定5项政策,为协同共治提供坚实支撑。在此指导下,江南街道金胜社区针对治理复杂情况,坚持党建引领,拓展实施“三方协同”实践,推动形成事务共商、服务共抓、矛盾共管治理体系。目前,小区矛盾化解率超98%,物业费收缴率从70%提高至90%以上。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当地通过构建“红色治理架构”破解“三方博弈”难题,全县调整设立网格党支部14个、党小组82个,推动党组织向网格、楼栋延伸,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引导社区党员干部进入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任职,同时吸纳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中的优秀成员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实现三方人员深度融合。

“如何平衡物业费调价与业主权益?”“老旧小区改造中如何协调多方意见?”……

6月27日,一场“三方联动”业务培训班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落下帷幕。培训发放《江夏区党建引领“三方联动”机制理论指导手册(试行)》《江夏区党建引领“三方联动”机制实践操作手册(试行)》,并提出“三方联动·百日行动”倡议,鼓励江夏区“三方”主体主动“上前一步”,共同构建和谐家园环境。

“三方协同”机制效果如何,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是关键。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白塘街道瑞华山社区汇丰御园小区曾因物业不作为导致垃圾堆积、九成业主拒缴物业费。社区党组织梳理22项治理任务,联动多部门清运垃圾23吨,新物业入驻后建立“三方协同”架构——社区建协商机制、业委会搞15分钟响应、物业服务企业推服务清单公示,如今小区违规停车现象大幅下降。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文明大道街道嘉州华庭社区的实践同样具有代表性。该社区组织召开社区、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席会议,16名参会人员围绕小区治理展开深度协商,对此前会议提出的难题逐项核验整改成效,以“清单化管理、靶向性解决”推动问题清零,为协同治理筑牢政策根基,针对电动车管理、公共收益追缴等难点,三方明确将共同制定方案并细化责任时限。

随着各地实践的深入,“三方协同”创新模式正在破解更多治理难题,既回应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生动答卷。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