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10月10日,浙江省余姚市外卖骑手取餐时发现2名店员煤气中毒,在120接线员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为生命救援赢得了宝贵的“黄金时间”。救人骑手说:“我们站点里的很多小哥都救过人,这次只是我碰到了,换做他们也会像我一样。”
“心跳脉搏微弱,脸色发白!”
“得赶紧给她实施心肺复苏!”……
10月10日,在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一家餐饮店外,一场生命救援,通过120接线紧张进行。
外卖小哥陈在兴前往泗门镇府前路一家餐饮店取餐时发现异常:店门紧闭,透过门缝,只见一名男店员坐在地上抽搐,另一名女店员趴在沙发上,已经不省人事。推开门,煤气味混合着水蒸气扑面而来。
陈在兴意识到情况危急,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电话里描述了现场状况。120接线员初步判断两人为煤气中毒,并要求陈在兴不要挂断电话,听从指挥展开救援。
在接线员的指令下,陈在兴首先将房门全部打开通风,随后先将意识尚存的男店员搀扶到门外凳子上坐下,紧接着又抱出已无知觉的女店员,平放在室外通风处的地上。随后,他开启手机视频连线,让接线员能直观判断情况。当发现女店员情况危重时,接线员果断决定远程指导陈在兴做心肺复苏。
“我不会,怎么办?”陈在兴问。
“我教你,按照我说的做!”接线员回答。
陈在兴按照电话里传来的指令,一下、两下……为店员按压胸腔,直至救护车赶到,为后续救治赢得了最宝贵的“黄金时间”。
因抢救及时,两名店员目前均已脱离生命危险。
10月11日上午,余姚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会同余姚市市场监管局、外卖平台宁波区域及余姚站点相关负责人一起来到泗门镇,慰问陈在兴。当鲜花簇拥着烫金的奖状、奖金递到手中时,这位小伙子有些腼腆,也有些感动:“我17岁时来到余姚工作,到现在已经十年了。我能一直待在这里没有离开,就是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把我们当外人,对我们真的很好。所以,我做这些事情也是应该的。”
陈在兴来自安徽宿州,已在余姚工作生活十年。这已不是他第一次救人——去年10月的一个夜晚,他在送餐途中救起一名跳河轻生的女子。面对“救人英雄”的赞誉,陈在兴说:“我们站点里的很多‘小哥’都救过人,这次只是我碰上了,换作他们也会像我一样。”
“像陈在兴这样的‘小哥’并非个例,他代表了越来越多新就业群体的担当。”余姚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他们,就像‘移动探头’,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也能在紧急时刻伸手,为需要帮助的人搭把手。”
去年6月,正在余姚市“甬爱E家”骑手之家中心站吃午饭的唐小华、孟瑞金、周恒三人,听到落水呼救后接连跳河勇敢救人;今年4月,余姚市外卖小哥刘款在送餐途中,凭借敏锐观察力,一眼认出路边的罂粟并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成功协助铲除了非法种植的罂粟。
除了为这些见义勇为的“小哥”申请荣誉和奖金,余姚市委社会工作部持续在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服务上加力:发布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十条措施;联合10家单位共同发布打造“四明新耀·甬爱之城”新就业群体友好名邑实施方案,聚力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打造友好商圈、友好商家;打造“爱‘新’”联盟,常态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等“暖新”活动,做优“小候鸟托管”“业余有‘趣’处”等“暖新”服务,发放“感恩有你”礼包……这些举措,大大提升新就业群体的自我价值感、社会认同感、城市归属感。与此同时,余姚市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让外卖小哥等群体真切感受到城市温度,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
余姚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做好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联合多方进一步开展心肺复苏、消防隐患排查等应急处置技能培训,让更多新就业群体掌握救援技能,实现“城市服务骑手、骑手服务城市”的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刘鸿桥)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