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通过强党建、整资源、促服务,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目前,思明区已建成“1个国家级+1个省级+10个市级”试点社区矩阵,发动5名全区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及高级社会工作师、230名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350名志愿者参与,培育1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打造12个常态化、长效化、“小而美”的品牌项目,覆盖“一老一少一新”等群体,通过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助力基层治理激发新活力。
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强支撑。三级联动高效运转。建立健全区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系统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三级联动机制,即区级强部署指导,街道抓保障落实,社区创实践场景。政策加码激发活力。思明区先后出台《思明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办法》《思明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扶持实施办法》《思明区社会工作人才项目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规范志愿服务工作,健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发展激励机制,打造人才“蓄水池”。2025年,思明区评选出9名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精准画像强化指导。成立融合试点区级工作专班,整合厦门大学社会工作领域专家、市级社会工作督导人才等专业资源,深入走访调研12个试点社区,针对社区资源有限等难点堵点问题精准把脉,细分各类人群需求,推行供需动态管理,进行“一社区一画像一方案”可视化服务探索,提升精准服务能力。
多维赋能,提升专业力促融合。校社结对“赋智力”。联合厦门大学、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融汇·共创”为主题开展融合试点工作结对共建交流会,5名厦门大学社会工作教授作为8个试点社区的结对指导教师带领厦门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实践工作,并为4个试点社区配备2名区级社会工作“领军人才”作为督导,建立由“高校+服务机构”组成的“理论+实务导师智囊团”,为试点社区全面提供专业督导和智力支持。分类培训“强内力”。举办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主题培训,邀请社会工作领域专家围绕融合发展路径及项目规范化运行进行指导,明晰工作思路。开展分层分类、精准持续的“互助共学”书记沙龙、品牌发展培训等5大类、28场次活动,累计培训社区工作者1800余人次。
精准服务,长效惠民提质效。精准对接暖民心。由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共同入户走访,结合座谈研讨、问卷调查、居民反馈等方式,围绕群众所需,精心定制志愿服务项目。针对老年群体,推出“友邻圆桌会”议事、“老厨房·新搭档”助餐项目,精准解决老人吃饭难、日常照料难等问题;针对青少年,实施“追光少年”成长、“绿家园护苗”环保、“邻师进社区”教育等项目,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求;针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积极开展舒“新”、温“新”、贴“新”、齐“新”服务,构建覆盖“一老一少一新”的志愿服务体系。靶向破难强治理。聚焦城市社区利益诉求多元、矛盾纠纷复杂这一现实难题,积极探索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力量,培育解决社区矛盾纠纷的志愿服务队伍,培养小区议事“主理人”,构建“事前预防—事中调解—事后跟进”长效调解机制。完善机制激活力。大力推动志愿服务队伍制度化、专业化发展,通过建立“岗前培训—岗位适配—能力进阶”三级分层管理体系,指导15支志愿服务队伍规范积分激励等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志愿者参与服务活动积极性。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