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央社会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分类指导,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促进新兴领域健康发展。面对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挑战,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立足地区实际,创新工作方法,通过组织覆盖、服务凝聚、治理融合,为新兴领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清晨,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街头的暖“新”驿站,外卖骑手接好热水、充足电后开启一天的工作;在赤峰市高新区科技企业内,党员技术骨干带领团队攻坚新材料技术;在物流园区,货运司机正通过“司机之家”党建联络站反映行业保险问题……这些场景,正是赤峰市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生动注脚。赤峰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实践,推动新兴领域在发展浪潮中稳健前行。
制度筑基
协同构建“一盘棋”格局
新兴领域具有分布广、类型多、变动快的特点,这给党建工作的组织与推进带来新的挑战。赤峰市强化政治引领,构建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宏观指导、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具体推动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格局,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夯实组织根基。
为理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机制,赤峰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制定《中共赤峰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委员会工作规则》,创新推出“1+11”行业党建工作体系——以“两新”工委为主导,联动11个行业(综合)党委,打破条块分割的壁垒,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压实各行业管理部门“管行业也要管党建”的要求。同时,明确成员单位职责,通过联席会议机制破解党建工作难点。
“我们坚持‘行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新兴领域党建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赤峰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具体实践中,市委“两新”工委指导相关部门成立重点民营企业党委,成立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依托行业协会、商圈市场、产业园区建立区域性党建矩阵,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市、县两级“两新”工委整合行业、企业、属地党组织力量,健全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党建机制,推动党建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各环节,实现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
“我们日常跑车流动性大,党组织关系转接麻烦,现在有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不仅规范了组织生活,还能及时向组织反映诉求。”一名货车司机说。赤峰市交通运输行业党委依托四级运政系统,实现与党员货车司机、党员网约车司机的精准联络,确保党员司机“外出不失联、流动不失管”。以“司机之家”为载体打造“红色出租”志愿服务基地,建成“赤、橙、蓝、绿”为主题的综合党建服务阵地,让“车轮上的党建”真正落地,让货车司机群体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此外,赤峰市注重完善工作机制,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以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各行业党委与成员单位提升工作质效,为新兴领域党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组织赋能
激活党建工作“神经末梢”
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覆盖是加强新兴领域党建的基础性工作。赤峰市坚持常态化摸排与动态化组建相结合,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精准比对筛查数据,全面摸清底数、建立翔实台账,以扎实举措推动党组织在新兴领域扎根生长、有效覆盖。
市委的高位重视,为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提供了坚强支撑。组织部门与社会工作部门统筹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具体推动的工作格局,为新兴领域“两个覆盖”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数据比对+部门联动+全域摸排”机制及“专人联系旗县区”制度,让全市2500余家符合“三有”标准的非公有制企业、1100余个社会组织信息清晰可溯,相关专题培训同时保障了数据摸排的“全、实、准”。
“以前觉得公司党员少,没有建立党组织。现在才发现,党组织不仅能凝聚人心,更能帮企业解难题。”赤峰市红山区一家电商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该企业成立党支部后,党员带头攻关技术难题,推动销售额增长30%。
这是赤峰市摸清底数后,紧锣密鼓推进党组织组建工作的一个成效。市委社会工作部按照“边摸排、边组建”的原则,“一企一策”“一社一策”制定方案,让底数摸排与党组织建立同步开展,通过单独建、联合建、临时建等方式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党员应纳尽纳。
红山区以“比筛问谈访”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全面摸排辖区内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情况,将220余家新业态企业、5400余名从业人员及70余名党员信息纳入清单进行动态管理,推动成立5个新业态党组织。同时,印发《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双找”活动,使新兴领域流动党员有人联系、有组织纳管、有典型引路。
克什克腾旗结合新兴领域跨行业、跨区域特性,构建1个区域化党建矩阵、2个行业党建联合体,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发展共促。
锲而不舍的决心和力争上游的行动,如今让赤峰市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率实现有效提升。
作用发挥
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党建引领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抓牢党建工作“牛鼻子”,才能确保产业发展方向明、力量强、步子稳。赤峰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新兴领域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翁牛特旗玉龙工业园区,多家企业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创建活动,设立技术攻关、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不同类型的党员先锋岗,并成立党员技术研发小组,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红山区持续优化党建共建平台,加速创新项目应用转化,推动企业共享创新、技术、发展资源,激活产业链与供应链,形成条块结合、多方协同、共同参与的企业发展新格局。搭建的“红山智运”网络货运平台,已入驻企业280家,累计实现营业额超4亿元。
“加强党建能让企业发展更有力、行业更规范、社会更和谐。”赤峰市“小个专”综合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山区紧扣产业需求,推动产业链企业管理层与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开启党建与业务协作的“陪伴式”服务模式,协助企业办理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证、稳评、施工设计招标等前期手续70余项,有效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赤峰市鼓励新兴领域党组织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以党建活力激发发展潜力。
喀喇沁旗锦山工业园区的部分企业党组织,结合行业特点和党员需求,开展“车间微党课”“党员技能大赛”“我为企业发展献一策”等活动,激发了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路。
红山区西屯街道组织开展“共产党员诚信户”“佩带党员标识”“党员示范店”“诚信监督员”等活动,设置党员监督台和党员互助会,促进商圈整体经营迈上新台阶。
巴林左旗西城街道发挥“党建+行业”联动效应,联合辖区快递、电商、直播等行业协会,形成新业态党建矩阵,实现抱团发展。今年以来,街道组织行业交流会15场,促成企业间合作项目8个,帮助5家小型电商对接大型直播平台。
依托产业党建链、人才链、服务链、发展链,赤峰市努力构建“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价值链不断攀升的发展胜势。
暖“新”服务
凝“新”聚力增添“治理力量”
新就业群体作为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是新兴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工作流动性强、劳动强度大,在权益保障、职业发展、社会融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赤峰市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凝聚服务为抓手,通过建阵地、优服务、强保障,让新就业群体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
元宝山区西城街道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支部,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党员4名、管理流动党员14名,建成“柚能暖‘新’”“爱‘新’E站”等6处服务驿站,打造集临时休憩、应急药箱、免费WiFi等6项服务于一体的“共享空间”。
在红山区长青街道火花社区的暖“新”驿站里,微波炉、饮水机、电冰箱、医药箱等设施一应俱全,驿站建设过程中,同步征求新就业群体意见,逐渐形成以社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辐射带动共建单位、爱心企业的服务体系。
“以前送餐累了只能在路边待着,现在有了驿站,能歇歇脚、充会儿电,设备很全,感觉越来越暖心了。”外卖骑手王强说。
赤峰市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沿街商铺等资源,建成640余个“暖新驿站”“司机之家”等多功能服务阵地,解决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急难愁盼问题,用硬件保障将服务关爱落到实处。
为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赤峰市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联动市卫健委、司法局、人社局等单位,开展义诊、法律咨询、就业创业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针对新就业群体子女寒暑假托管难的问题,推出“四点半学堂”“红领巾夏令营”等系列活动,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辅导作业、兴趣培养等服务,切实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后顾之忧。
阿鲁科尔沁旗欧沐沦街道依托向阳社区便民义诊服务站,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及其家人提供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及“送诊上门”服务,并深入快递公司和驿站进行义诊。同时,在日间照料中心,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的父母提供“健康养老之家”服务,配备基础保健、按摩、理疗设备,开展康养服务,让新就业群体及家人享受健康关怀。
宁城县铁东街道哈河社区联合赤峰文达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30余名新媒体博主开办直播电商培训班。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参训人员掌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重要技能,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与此同时,赤峰市探索“以服务换治理”模式,积极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其中,阿鲁科尔沁旗多个社区引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加入社区“骑心协力”志愿服务队,担任小区“兼职网格员”,对不文明现象随手拍照收集、反馈相关问题;元宝山区组建“宝山‘新’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暖‘新’关怀”行动,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民情直通”专项行动,收集社情民意160余条、上报隐患线索230条,实现社区治理相关问题处置效率有效提升;松山区建立“信息收集—社区响应—反馈闭环”机制,通过暖“新”驿站设置意见箱方式,累计收集道路积水、设施损坏等安全隐患问题50余个,帮助解决“买菜难”“接送娃难”等民生问题240余件。
“我们既是城市的服务者,也是治理的参与者,现在感觉更加融入城市了,更有归属感了。”一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快递员说。
编后语
赤峰市扎实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为新时代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探索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在党建引领新经济组织发展上,赤峰市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主体地位,实现党建与市场活力同频共振。在推进新兴领域“两个覆盖”过程中,赤峰市既多方合力精准摸排掌握底数,又多措并举稳步提升覆盖率,达成短期突破与长远发展的有机衔接。在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方面,既当好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贴心人”,又搭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大舞台”。
新起点上,赤峰市以“党建红”引领“发展红”的步伐愈发坚定。同心奋进的广大党员汇聚起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党群携手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将驱动新兴领域以更强姿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新”动能。
(本版内容由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