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党员先锋岗的红色标识格外醒目。
“没建支部前,我们和周边茶企‘各闯各的’,采购成本高,技术瓶颈难突破。”广西梧州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温而刚介绍。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万秀区以产业链思维谋发展,聚焦特色产业需求,将基层党组织“嵌入”六堡茶、肉牛、玉桂、蜂蜜等农业特色产业全流程,推动党组织随产业链延伸并发挥作用,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带动致富链,实现党建与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同频共振。
产业链作为经济发展的“筋骨脉络”,其韧性与活力直接决定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与底气。多地通过凝聚组织力量、整合发展资源、破解协同难题,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创新优势。
为有效推进产业链党建,福建省福州市探索出台《在全市新兴领域加强产业链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围绕全市产业链生态,提出“七个一”工作目标及三个方面11条重点措施,推进党的组织建在“链”上、党员作用发挥在“链”上、党的领导实现在“链”上、促进服务保障落在“链”上、协同发展强在“链”上。制定《全市新兴领域重点产业链党建工作标准化指导清单》,从建强组织、健全体系、加大服务、示范引领等方面,提出产业党委14项标准及要求,并总结提炼32条经验做法供县(市、区)参考学习。同时,探索建立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产业链党委议事协调、考核评价、示范带动及“亮晒比学”等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链党建工作。
产业链党建的优势在于打破企业之间的壁垒,把组织力量转化为发展资源,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促。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按照职能部门牵引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属地党委整合型、行业协会串联型等4种类型组建11条产业链党委。推动链上企业党组织单独建、归口建、板块建。由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担任产业链党委顾问,产业链牵头部门负责人担任“第一书记”,“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明确产业链党委工作运行规则,建立联席会议、半年评估、专题研讨等机制,定期组织链上企业交流党建工作、研究产业发展,确保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
广东省肇庆市建立常态化党政企沟通机制、挂点联系制度、综合服务制度,由产业链党委定期组织链上企业、职能部门围绕重大事项共商共议。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以“党员服务专员”“首席服务官”等身份对接企业需求,牢固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服务意识,落实“企业吹哨、链条响应、部门报到”机制,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为企业协调解决企业融资、土地平整、临水增量等难点问题。
产业链党建不仅是基层党建的新发展、新延伸,也是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重要举措。
甘肃兰州新区聚焦先进制造、绿色化工等产业,由园区管委会或链主企业牵头,成立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等5个产业链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串联80余家上下游企业和服务机构。以现代农业产业链为例,兰州新区农投集团下设花卉、奶畜产业链党总支,现已辐射链上企业30多家,有效推动引领现代农业全链条升级。
重庆市永川区发挥产业链党委联系广泛、情况熟悉等优势,推动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集聚。依托高水平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协调本地职业院校与产业链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升级打造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育相关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技术耦合”式企业间数据联通融通模式,构建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生态,引导链上中小企业参与智能化、新能源领域技术攻关。
各地深化产业链党建工作,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持续为产业链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报记者 汤珊珊)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