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为城市“好帮手”护航

听到落水呼救后接连跳河勇敢救人、送单途中路遇老人摔倒紧急护送并发布求助信息、随身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为需要者提供紧急施救、在120接线员指导下为煤气中毒店员进行心肺复苏……每天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见义勇为的事例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成为我们身边的“好帮手”,在紧急时刻,为需要帮助的人搭把手。

当骑手遇到应急救援,一个现实难题随之而来:他们的主业要求分秒必争,哪怕慢一两分钟都可能面临投诉。如何为助人的骑手提供足够的保障,让其在遇到紧急时刻能放心地停下脚步?

多家外卖平台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因见义勇为、应急救援导致的订单延误给予免责,并授予助人骑手“荣誉骑士”等称号。同时,部分头部外卖平台企业推出专项保障与激励计划,包括见义勇为专项奖励、危困家庭支持、学历提升资助、就医帮扶等权益,并为优秀骑士提供荣誉制服、免费重疾保险及养老医疗保险补贴,为奔波在城市大街小巷的骑手们提供更坚实的后盾。

多地党委社会工作部则为见义勇为的新就业群体建立起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奖励机制。

上海市徐汇区委社会工作部为见义勇为的骑手提供“建设者管理者之家”优先入住权、商圈企业优惠服务、社区食堂免费暖心餐等实实在在的激励,让骑手在见义勇为后更有获得感。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成立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关爱基金,并与多家单位协同合作,共筹资300万元,用于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见义勇为、志愿奉献的奖励激励以及他们当中困难家庭成员的救助。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区总工会、区文明办为新就业群体先进典型及时申报社会荣誉,增强其荣誉感和归属感;开展“美好济阳骑士”评选,设立“新就业群体好人好事展播”;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平台企业将做好人好事情况纳入新就业群体个人职业信用体系,并在晋升、转岗、奖励表彰时作为重要参考。

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掌握足够的应急救援技能,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应对突发状况,也能在服务途中遇到他人需要救助时,科学、有效地伸出援手,同时避免因专业技能不熟练造成意外损伤或法律风险。

对此,多地展开针对新就业群体的应急救援培训。如上海市徐汇区委社会工作部持续推进“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计划”;安徽省宿州市“小个专”(网约配送)综合党委联合市委“两新”工委、市红十字会,共同开展“守护生命安全同行”新就业群体专场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江西省抚州市总工会、市工人文化宫联合高新区总工会、高新区非公综合党委开展“应急先锋行 护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应急救护技能培训”。

这些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多数采取“理论教学+模拟实操”模式,通过真实案例解析“黄金4分钟”急救原则,系统讲解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处置、外伤止血包扎等实用技能,利用人体模型演示CPR(心肺复苏)操作流程、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并指导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使用模拟教具反复练习。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需要投入不少时间——必须完成线上理论学习和线下实操培训,并通过最终考核才能获得认证。许多网约配送员都自发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与这项培训。

与此同时,多家平台企业也逐渐开始试点组建骑士急救队,为骑手提供物资、组织和培训上的支持,为骑手参与城市应急救援提供保障。

(本报记者 刘鸿桥)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