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您一个人能全办了吗?”“那可不,您瞧!”在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广饶街道孙武社区服务大厅,社区工作者刘敏指着“全岗通”工位标识说道。去年8月,她通过考试由一名社区工作者成为一名“全岗通”人员,“以前只能办社保业务,现在党务工作、综治、调解样样都得精通。”
东营市积极探索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两员”融合,在广饶县试点打造“全岗通”社区工作者队伍,并对其进行重点培养。“除社区正副职、负责‘全岗通’社区工作者外,其余社区工作者全部下沉小区,推动工作下倾、服务下延。”广饶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李晓说。马儿壮了,才能跑得快。东营市抓住“为马赋能”这个关键点,统筹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编制资源统筹使用、镇街赋权等工作,实现“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以前,活动室内、外挂着四五个牌子,乱糟糟的,我们乐队排练时都觉得很别扭。清理后,敞亮多了,大家伙儿拉琴更起劲!”在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河滨社区,管弦乐队队长王前锋乐滋滋地说。对此,河滨社区党委书记尚凡营也深有感触:“清理牌子后,明显感到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搞活动、办实事,居民群众的笑脸也多了。”
一次次贴心服务、一张张幸福笑脸,是检验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成效最好的证明。东营市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整治,坚持“一条线”抓调研、“多条线”抓研判、“分层级”定台账,打造精细化、闭环式工作推进模式,督促各级攻坚发力,实现上下一体、整体推进,推动问题整治走深走实、常态长效。此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市县一体、谋划推进“精网微格”工程、“微心愿”认领等民生项目,切实把基层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找出来、解决好,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现在,楼下有了充电口和停车棚,充电方便多了。”家住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白金翰宫小区的老人杜志兰高兴地说。东营市常态化开展物业服务企业项目经理接待日活动,开展物业服务企业巡查测评,实施住宅小区停车难整治。去年以来,共解决问题17万余件、新增停车位2000余个。
东营市着眼深化基层减负,制定村(社区)“减负10条”,推出摘牌减证“16条措施”,推行“五步闭环”(发现问题、分类办理、跟踪问效、核查评估、动态调整)管理。全面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21类、92项高频问题,统筹抓好机构职能体系完善、物业服务企业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指尖减负”等工作,规范明晰基层权责,让基层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
“我们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坚持‘为车减负’‘为马赋能’‘车马协同’‘群众可感’四向发力,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让基层工作人员有更多时间、精力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东营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吕国强说。
(本报通讯员 黄东玲 王俊杰)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