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邻党建破题 以融合服务增效(大家谈)

魏然

福建省厦门市深耕“远亲不如近邻”的近邻党建理念,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模式,通过完善机制、培育人才、精准服务等举措,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健全机制,夯实保障基础。着力构建系统化工作机制,确立“市级统筹、区级配套、街道兜底、社区推进”的四级责任体系,明确16项职责清单,实现任务闭环管理。出台《融合试点社区工作指引》等系列政策文件,为基层实践提供清晰“路线图”。设立专项经费并兑现人才奖励,鼓励试点社区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形成“财政+慈善”的可持续保障模式,为融合发展注入动力。

赋能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实施“鹭社争锋”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培养计划,推动专业力量赋能增效。积极引入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资源,共建社会工作治理学院,强化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全市每万人持证社工、高级社会工作师占比全省第一的人才优势,对试点社区配备“高校教师+高级社会工作师”组成的导师帮帮团,常态化下沉指导。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开发33门精品课程,累计培训超1.3万人次,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

精准施策,增强服务实效。通过“近邻茶话会”“楼道议事角”等载体,摸排“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5类群体44项需求,建立“需求收集、项目孵化、资源对接、成效评估”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积极培育法律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推动形成“好好说话”“有事好商量”融入邻里日常。注重激发新就业群体活力,出台“星级认证+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培育“滨新使者”“鼓浪屿好小哥”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基层治理“移动前哨”,及时反馈问题,消除隐患。

(作者系中共厦门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