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社区工作者专业素养、为民服务水平,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充分发挥区级社区学校作用,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培训载体,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逐步形成“头雁引领、强雁振翅、雏雁成长”的梯队式培育体系。
全面提升政治素质。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的要求,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摆在社区工作者培训工作首位,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在社区落地见效。
精准赋能分层培养。创建区级社区“名书记”后备库、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库和社区工作者训练营,分层分类开设特色教学模块,进行差异化、精准化培养。其中,区级社区“名书记”后备库名单由街道推荐、区级考察,遴选20余名社区党组织书记,鼓励他们结合实际经验自主设计实践课程,并邀请高校和基层治理领域专家担任“引导师”,围绕需求挖掘、课程设计、框架梳理等,助力社区党组织书记研发高质量课题和课程。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库人选从各社区“两委”成员中遴选,通过跟班式、帮带式、模拟式、体验式和情景式等“五式”训练,系统学习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引导、议事协商动员、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工作案例撰写等课程。举办社区工作者成长训练营,以“倾心扎根社区、热心服务群众”为标准,为综合素质高、统筹协调能力强的优秀社区工作者搭建成长平台,开展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辅导、办公技能等专题培训。
创新方式上好“四课”。在培训方式上,融合案例教学、点位观摩、专题教学等多种形式,力求多层次、多角度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集中培训,上好“理论课”。依托区级社区学校,打造“网谷善治”月月讲品牌,邀请专家、业务骨干进行专题辅导,提升学员理论学习能力。“名书记”传帮带,上好“辅导课”。从获市级以上表彰的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打造6个社区“名书记”工作室,聚焦基层治理重难点研讨,“名书记”为社区诊问题、提建议,互学互促。参观走访,上好“体验课”。组织学员赴多地调研学习优秀社区治理经验,通过现场观摩,增强对阵地亲民化改造等工作的认识,开拓工作思路。网络教学,上好“云端课”。区委社会工作部采取“线下授课+线上直播”方式,邀请高校专家开展培训,同步录制《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等23门课程,确保覆盖全区社区工作者。
实践为果确保成效。坚持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将社区工作者能力拆解为可操作、可考评、可提升的模块,以实践成效检验培训效果。在完成前期培训后,由社区党组织“名书记”进行课程试讲,在帮助年轻社区工作者快速成长的同时,检验其总结提炼、言传身教能力。鼓励参加完培训的社区工作者在所在网格内开展“微力量”挖掘行动,通过认领每季度培育1个群众带头人、组建1支群众工作队伍、搭建1个居民议事平台、办理1件民生实事工作任务,提升引导居民自治的能力水平。此外,开展议事协商实战案例征集活动,将社区工作者的学习成效以案例汇编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营造互学互鉴、互进互促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为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