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各地立足地域特色,以党建为引领,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理念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用创新实践破解治理难题,让基层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生动诠释“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各地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浙江省桐乡市作为“三治融合”的发源地,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定出台《桐乡市“三治融合+”实践应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农村、城市、行业三大领域,打造“三治融合+”小区治理、市场治理等10个实践场景和23个示范项目。桐乡市河山镇堰头村党委书记唐荣方说:“‘三治茶馆’不仅能解决老百姓关注的事情,更搭建起一座‘连心桥’,让干部和群众心贴得更近了。”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通过组建网格党组织,成立“红色物业”,为小区居民量身定制“菜单式”服务,推动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则把石牌文化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融合,将那些热心群众工作、办事公正、有较高威信的瑶族群众培养为党员和村“两委”成员,让党组织成为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推进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
自治强基,激活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各地通过创新民主协商机制、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实现“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
桐乡市的“三治茶馆”议事融合水乡茶馆文化,以“早茶会”“周末茶叙”听民意,以“圆桌会”聚民智,建立“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双轨处置流程,近两年累计解决民生事项260余件。广东省佛山市通过完善居民议事协商机制,推动“小区事、大家议、协商办”。佛山市禅城区花曼丽舍小区通过协商共治增加公共收益,小区业主们领到1200元分红时纷纷点赞:“小区事大家议、协商办,真正实现了我的小区我做主。”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推动建立议事协商监督线上平台,利用村民微信群、村务公开系统、线上会议等平台,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并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变“定期说事”为“随时说事”。
法治护航,筑牢基层治理的制度根基。各地通过优化法律服务、强化纠纷化解、深化普法宣传,让依法办事成为共识。
天津市武清区持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30个法律服务站全时响应,立足区域优势,引入京冀77名优秀律师,累计提供入村法律服务300余次,不断夯实基层法治根基。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则将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开展“法治宣传进庭院”活动,以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三老普法调解室”年均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助力全区连续13年获评省级“平安县(区)”。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则以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抓手,打造“培育+服务+应用”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培育基层法治骨干,实现每个村(社区)3名、每个自然村1名“法律明白人”,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建设,构建“法律明白人前端排查+法律顾问专业指导+调解委员会协同处置”三级联调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镇街”。
德治润心,涵养基层治理的文化底蕴。各地通过文化浸润、文明创建、榜样引领,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常态化举办赛龙舟、百家宴等活动,塑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关系,挖掘社区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基层治理故事。海南省儋州市以开展移风易俗“七个倡导”活动为契机,破除婚丧嫁娶陈规陋习,通过“男神东坡·戏韵传乡”等文化下乡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则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阅览室、村史馆等载体,组织开展理论宣讲、便民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通过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家风家训”等评选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顾家桥村村民说:“榜样就在身边,大家都学着尊老爱幼,乡风越来越文明了。”
从江南水乡到瑶寨山村,从都市社区到海岛椰林,各地以党建为引领,将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通过搭建多方共治平台、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厚植文化底蕴,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之路。
(本报记者 鲁鹏彪)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