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组织 强队伍 促融合(大家谈)

李继双

安徽省阜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织密组织体系、建强骨干队伍、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着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覆盖不全、队伍不稳、作用不显”等问题,推动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织密组织体系,破解“覆盖难”。构建“精准摸排、分类组建、数字赋能”工作机制,依托“安徽非公党建信息管理平台”,对700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将2603家重点企业列为今年“两个覆盖”工作对象。坚持分类推进,对无党员的企业,通过专项发展党员指标、转入党建工作指导员组织关系、优先招聘党员等方式,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对已建党组织的,实施分类指导,促进规范运行与品牌建设;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通过党建带群建、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及乡镇(街道)党组织兜底管理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

建强骨干队伍,破解“力量弱”。通过“政策支持、多元培训、典型选树”等方式强化党建工作力量。在新兴领域发展党员时,市县指标向重点企业和区域倾斜,优先吸收业务骨干和技术能手入党。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由市县两级“两新”工委及各行业党委牵头,制定党员培训五年计划,常态化开展全员轮训。选树省、市级“双强六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174个,设立“党员先锋岗”“技术攻关组”,激励党员亮身份、勇担当。

促进融合发展,破解“两张皮”。结合“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利用接诉即办平台梳理并推动解决5类33项涉企共性诉求。全市累计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6批次6000余名,采取“领导联系+单位包保+指导员派驻”机制,帮助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实施党建引领行业协会商会攻坚项目,打造“汇商兴阜”“三师助企”等服务平台。围绕市委“6849”产业布局,成立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等32条产业链供应链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阜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