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校社工”架起协同育人温暖桥梁

“没想到姐姐带我们玩的‘情绪猜猜乐’游戏这么有意思。”浙江省金华市初二学生小林的一句话,道出了金华市“百校社工”行动为校园带来的鲜活改变。去年8月,金华市“百校社工”行动正式启动,有专业技能又亲和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带着心理健康、德育教育、自护教育等服务走进校园,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架起协同育人的温暖桥梁。

“百校社工”行动的扎实推进,关键在于科学灵活的机制设计和精准的服务对接。“前期,我们深入30所中小学调研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情况,根据学校需求差异设计了‘驻校’和‘入校’两种服务模式,给予学校充分选择权。”金华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华市还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把牢服务标准、选派流程、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

一年来,“百校社工”行动已在金华市各地落地生根,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磐安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教育局在8所学校开展试点,坚持“一家牵头、多家整合”理念,打造“个案辅导+小组工作+家庭教育”的服务模式,涌现出“燕子姐姐”“阳光护苗”等多个校园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品牌,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校社联动、家社互动的运作体系。

磐安县新城中学曾面临家长工作难开展的困境。“百校社工”行动启动后,擅长整合社区资源的磐安县悦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及时“补位”,精准对接学校需求。如今,派驻该校的“燕子姐姐”已成为孩子们最信赖的人,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与陪伴在学生心中筑起坚实的信任之桥。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独特作用,在于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贴近心灵的陪伴,在细致入微的关怀中唤醒学生成长的力量。

浦江县学校社工化身“青春航标的守护者”,秉持“关系本位、赋能发展”理念深入校园,组织“情绪管理”“同伴交往”等主题活动30余场,服务近2万人次,以长效陪伴与守护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金东区学校社工则将服务重点放在亲子关系改善上,创新设计“亲子互动盲盒”工具包,通过“家庭画像创作”“情绪魔法瓶模拟”等互动形式,增强亲子沟通与信任,有效推动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家庭支持力量。

“百校社工”行动的特色,还在于将教育融入生动场景,在无声处滋养心灵,让教育真正走进生活、触动内心。

在义乌市义亭镇畈田朱小学,采用“入校”模式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创新设置“三色信箱”,蓝色信箱装着学生记录生活实践的文字与画作,绿色信箱承载成长的喜悦,橙色信箱则藏着“和同学闹矛盾怎么办”“考试焦虑如何缓解”等疑问。定期入校的学校社工王国法和他的团队总是用细腻的语言逐一回信、耐心解答,让300多个无声的倾诉有了温暖回应。

东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推动构建起“双师共育·五维赋能”的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新路径。“校园氛围营造要‘润物细无声’,要让健康意识悄悄住进孩子心里。”曾经“禁止”“必须”等命令式口号,已被“你值得被看见”“你的存在,让校园多一份风采”等暖心话语替代。学校教师感慨:“这些是学生愿意驻足细读的话,比生硬说教管用得多。”

在精准对接中构建多方支持体系,在深度陪伴中点亮个体希望,在创新场景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百校社工”行动正以专业与温度,织就一张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的关爱网。

(本报通讯员 王晓庆)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