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河边散步要捂鼻子,现在能坐在游船上聊社区的事,这变化既创新又暖心!”在苏州河边住了20多年的居民林宇亮望着两岸葱郁的步道感慨道。
近日,由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与长寿路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的“苏河共治·船上议事厅”活动正式起航。20位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商户的代表们共聚苏州河游船,围绕“如何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苏河邻里节’”这一主题,在流动的河景中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如何以文化为内核、以活力为引擎,塑造苏州河沿岸特色邻里节庆。
此次议事厅活动走出会议室,搬到“船上”举办,形成了更开放自由的氛围。
“打造长寿路街道文化名片,挖掘苏州河资源禀赋,开展船上画展、影展,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市集、地图打卡、读书会等文化活动,构成一个多方共治的良好社区生态。”“让大家有回到老房子的怀旧感受,每周在不同商圈举办集市,包括读书会、宠物、亲子、技能交换等不同类型,更加关注邻里活力的重塑。”各方代表在“船上议事厅”里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迸发出“金点子”,为丰富“苏河邻里节”的文化内涵与活力营造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苏州河就在家门口,但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坐游船。‘船上议事厅’这样新颖的形式给了我们很多启发。”长寿路街道居民代表金婉笑着说。
“把议事桌搬到真实场景里,让议题有了现实参照,这正是基层治理的智慧。”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潇从文化价值、活力呈现、实施可行性和长效运营等角度进行了专业点评。
火热的议事协商背后,是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不断探索议事协商新方法,拓宽文化“新场景”,挖掘社区达人,提升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的具体举措。
普陀区提出搭建“苏河达人库”,通过“三查三访”,查商圈商户中的特色经营者,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者,查社交平台标签中的当地博主;访居民委员会了解居民能人详情,访社会组织掌握专业治理项目,访周边高校精准挖掘青年人才。
针对不同类型达人,普陀区还设计了“分层培育计划”,对初步参与基层治理的“潜力达人”,邀约其参与议事协商,进一步激发其积极性;对有专业能力的“重要达人”,提供资源对接支持;对经验丰富、颇受好评的“明星达人”,赋予治理角色更大影响力,激发更多人的回应与参与。
让达人主动参与的关键,在于让其价值得到认可。普陀区将建立达人“成长档案”,计划在年底通过举办“苏河治理达人”评选等方式,提升居民参与议事协商的积极性。
吸引居民参与是第一步,关键要让大家的声音落地生根。普陀区通过“场景收集—达人挖掘—沉浸议事—效果评估”四个步骤,促进议事协商闭环落地。
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联结与协调作用,普陀区对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企业资源和商圈公益阵地等多方资源,打造不同的议事场景。通过多类空间的议事平台和“苏河达人库”广泛征集问卷,持续挖掘专业治理达人,形成动态更新的人才储备池。
普陀区还对议事协商主题进行分层分类,商铺和居民提出的相关问题在“商居议事会”现场解决,复杂议题则组织居民、设计师、商户等在现场召开“沉浸式专题会”,通过扫码评价、现场回访等方式收集反馈,推动议事协商常态长效。
“治理不是喊口号,是把每一个微小的想法变成看得见的改变。我们还将推出一系列不同领域的专家赋能‘治理实训营’,培育更多专业社区达人,引导他们持续参与基层治理。”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