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牵手,社区更有“烟火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多亏了咱们社区‘睦邻巡查团’的老党员,水管爆裂问题发现得及时,解决得也快!”家住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嘉祥街道前进河社区的李大妈,对社区的新变化赞不绝口。她点赞的“睦邻巡查团”,正是嘉祥县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嘉祥县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将分散的“邻里力量”凝聚成强大的治理合力,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拓宽渠道共建

汇聚社区发展“源头活水”

“参加完社区和农商银行搞的‘金融小课堂’,我这心里总算亮堂了!以前那些‘高回报’投资,听着心动又害怕。现在咱懂了,天上不会掉馅饼!”嘉祥街道呈祥社区的张大妈,在参加完社区和农商银行联合举办的防范非法集资讲座后,说出了许多老街坊的心声。

嘉祥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整合辖区优势资源,联动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为社区建设注入持续动能。一方面,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捐赠、居民自愿的多方筹资方式募集资金,推动建设了小区便民小屋、共享洗衣房等一批“小而美”的实体项目,并由小区志愿者参与日常运转,形成了“我的社区我建设”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共建形式从资金支持延伸到服务共享。吉祥社区霏力绅健身中心负责人主动向社区捐赠了200张公益健身卡,居民可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积累的积分兑换健身卡。健身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能用专业的资源,激励更多居民关注健康、参与社区活动,这才是更长久的共建。”此外,社区搭建“睦邻共建”平台,推动社企共建,吸引商超、艺术培训机构等480余家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去年以来,联合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健身知识讲座、文化艺术培训等160余场活动,让专业服务走进居民日常生活。

深化多方共治

拧紧社区治理“一股绳”

“作为社区选出来的小区‘当家人’,我的职责就是当好居民的‘贴心管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祥和社区的“当家人”王师傅在成功调解一起邻里纠纷后说道。

嘉祥县着力构建多方主体参与的共治体系。一方面,积极培育小区“当家人”队伍,选聘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的居民,成为收集民情、化解矛盾的“前端触角”。今年以来,仅祥和社区通过小区“当家人”就已收集居民意见建议98条,协调解决电动车停放、公共区域维护等难题15项。另一方面,推行“睦邻巡查团”模式,鼓励热心党员、退休干部、楼栋长等组成志愿服务巡查队,在日常散步、闲聊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累计发现并协助解决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160余个,成功调解邻里纠纷40余起,成为社区无处不在的“移动前哨”。

优化服务共享

打造社区生活“幸福圈”

“社区的‘邻里课堂’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上,我不仅学会了智能手机操作,还认识很多新朋友!”凤舞社区“智慧助老 乐享生活”课堂结束后,居民赵大爷高兴地分享他的收获。

嘉祥县聚焦居民需求,打造普惠便捷的社区服务共享平台,其中“邻里课堂”项目,依托文化志愿者、社区能人等力量,开设了书法绘画、防范诈骗等多元化课程,既满足了居民的精神需求,也解决了社区实际难题。各类“幸福友邻”邻里汇活动,如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传统节日庆典等,为居民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舞台。在今年龙翔社区举办的“消夏电影节”上,银幕前坐满了摇着蒲扇的居民;“邻里美食节”上,各家大厨亮出拿手菜,欢声笑语不断。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居民喜爱,单场吸引400余名居民参与。

从“陌邻”到“睦邻”,一字之变的背后,是嘉祥县在社区治理理念与实践上的深刻变革。通过搭建共建平台,创新共治机制,最终实现共享目标,嘉祥县将治理的“独角戏”变成了社会协同的“大合唱”。如今,随着“睦邻巡查团”的脚步、小区“当家人”的担当、“邻里课堂”的欢声笑语在社区不断涌现,一幅邻里和睦、社区和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本报通讯员 孙畅畅)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