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生病怕耽误接单,总想着扛一扛,现在有了这个‘快速门诊’,看病又快又便宜……”四川省成都市外卖骑手小林体验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网约、出租、骑手快速门诊”后点赞道。该门诊配套的“24小时应诊”“1元惠民号”“代泊车”“一站式诊疗”等暖“新”举措,直击新就业群体“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就医成本”等就医实际需求。
在推进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同时,多地积极推动医院场所“友好场景”建设,为新就业群体撑起健康“保护伞”。
今年10月,四川省卫健委印发《关于做好新就业群体医疗健康服务的通知》,推动医疗普惠性政策向新就业群体延伸,深化医院场所“友好场景”建设,将通过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巡讲,组织专家深入快递网点、司机之家、骑手驿站等地开展新就业群体高发疾病问题面对面讲座,开设互联网医院“新就业群体健康专区”等方式,回应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医疗健康需求。
作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的重要举措之一,广东省深圳市一年多来成立了24家“暖新医院”、159家“暖新社康”,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健康监测、疾病干预等保障服务。据了解,“暖新医院”“暖新社康”不仅针对新就业群体特点、经济状况、常见疾病等提供专业、精准、优惠的“新就业群体体检套餐”,还推出“六优”“六免”举措(健康管理门诊优惠、心理门诊优惠等;免费团检接送、免费团检停车、免费健康宣教培训等),让医疗服务跟上新就业群体的“奔跑节奏”。
在医院场所“友好场景”建设推动过程中,“新就业群体友好医院”“小哥医院”在多地建立。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打造了“新就业群体友好医院”。针对新就业群体逐步推出绿色通道、优惠诊疗、便捷服务、宣教培训、心理健康、休息驿站、健康咨询、家属同权等8类暖“新”服务。如今,医院入口、停车区和体检中心都设置了新就业群体就医指引标识。在医疗综合楼一楼,医院还设立了暖“新”驿站,配备手机充电设备、微波炉、饮水机等生活便民设施,并专门制作了新就业群体职业健康保护宣传手册,向新就业群体科普预防相关疾病的方法。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小哥医院”日前在安平康融医院正式挂牌成立。为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归属感与生活幸福感,安平县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县个体私营企业党委共同推动成立“小哥医院”,不仅开通“小哥绿色通道”,还针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高发的颈椎、腰椎劳损等职业病,组建专业医疗团队提供定制化诊疗方案与健康指导,通过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其树立科学保健意识。“‘小哥医院’的设立,就是要着力破解他们‘就医难、怕看病’问题,让其健康权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安平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体检是筑起“健康屏障”的有效举措。为了更好地服务新就业群体,多地为新就业群体推出公益体检、免费体检服务。为破解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碎片化、健康管理难落实”痛点,移动体检成为有效探索。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各级工会联动推进高配版移动体检车进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兴仁市、安龙县,为当地新就业群体送去免费健康体检服务。
“以前没做过这种‘送上门’的一站式体检,真是太方便了,检查得又快又全面。”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红井田物流园,快递员杨女士做完全套体检项目后,对这份贴心的健康关爱福利赞不绝口。
城市的温度,既体现在智慧的规划蓝图中,更蕴含在贴心的服务细节里。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让他们在奋斗的路上,不仅充满力量,更有健康“医”靠。
(本报记者 赵雪)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