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傅,卸货通道那辆外地车联系上没?再耽误会儿生产线要停了。”清晨的苏吕小微园区,一家企业负责人急匆匆地找到网格员张金龙。话音刚落,张金龙立刻拿起对讲机调度协调,十分钟后恢复通道畅通——这一幕,正是园区专属网格构建“一核多方,四聚共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精细化治理的生动缩影。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苏吕小微园区以优化网格为支点,书写了村企交融的发展乐章,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联动化解。
凝聚党建合力
苏吕小微园区凝聚党建合力,推行“微网格+楼栋长”模式,在园区内11栋楼分别选出1名党员楼栋长与1名楼栋管理员,履行巡查走访、信息收集、政策宣传和志愿服务等职责。建立“1731”协商机制,由园区管委会统筹,吸纳企业主、员工代表等7类群体参与议事协商,推动园区事务共商共治。今年以来,园区已组织开展议事协商12次,收集梳理货物运送、法律服务、环境卫生、企业经营等方面需求建议30余条。
集聚网格动能
苏吕小微园区通过政企协同与多方共治双轨并行,依据专属网格内业态集聚的特点,创新推出“部门入格、服务前置”模式,整合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应急消防管理站等七部门力量,通过每周三“联合入企日”的交流平台,为园区内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合规指导、隐患筛查等集成服务100余项。
“用100分的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是园区“察实情、解难题、暖企心”的生动侧面。苏吕小微园区由园区管委会主任担任网格长,配强“1+3+N”网格治理力量,制定专属网格职责清单、履职清单、风险排查清单,每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解决园区治理、卫生环境、物流管理等涉企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园区、矛盾格中化解”的长效治理机制。今年以来,园区解决企业用工、扩产需求等20余个急难愁盼。
汇聚团队力量
“苏吕小微园区一名企业职工被马蜂蜇伤”“园区入口有蛇出没”“园区职工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亲属走失”……一件件事关园区职工安全的突发事件,不断拉响警报,但总会很快被妥善处置。园区网格员第一时间联动党员楼栋长协商确定处置方案,联系专业人员清理马蜂巢穴、抓捕蛇类,或通过监控追踪、地面搜寻等方式,调度志愿者对走失老人展开拉网式搜寻。
“网格吹哨、多方响应、闭环处置”,园区以“急速响应、生命至上”的处置原则筑牢安全防线,践行抵达安全生产“最后一米”的承诺,也用一次次的“加速度”彰显基层治理的精准效能。与此同时,苏吕小微园区成立了“安全员联盟”,网格应急响应平均时长较上年缩短58%,全年突发险情处置满意度达100%。这种“秒级响应、分级处置、全域协同”的实战能力,不仅为园区企业员工构建起安全防护网,更以稳定的治安环境赋能营商环境优化。
聚拢社会资源
园区内有占比高达68%的职工都面临着暑期子女无人照看的大难题,不少职工子女因缺乏正确引导而沉溺电子产品,无法自拔。苏吕小微园区管委会了解到这一诉求后,迅速启动对接机制,联动村慈善基金会、社会组织等,打造为期一个月的“春泥”暑期托管班。该项目的举办促进园区职工工作稳定性显著提升,生产车间出勤率保持在98%以上,成功构建起“民生服务—人才稳定—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园区积极挖掘爱心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等多方社会慈善资源,依托苏吕村慈善基金会,构建慈善帮扶模式,设立“工匠关爱基金”,为工伤职工、困难子女入学等提供救助。今年以来,园区已举行“职工公益课堂”“暑期托育班”等活动60余场,惠及1600余人次。
(本报通讯员 陈李琰)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