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敲门”,让青山处处有温度(微光成炬)

“王奶奶,您看这发型还合心意不?”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自由路街道互助社区王桂兰老人的家中,社区联合青山区幸福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理发师志愿者,入户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修剪头发。伴随着清脆的剪刀声,原本有些凌乱的银发变得整齐利落,王奶奶对着镜子笑开了花:“这下清爽多了!以前出门理发要折腾大半天,现在社区把服务送到家,真是太贴心了。”

这种温馨的服务场景,源于青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对全区志愿服务的统筹规划与精准指导。青山区委社会工作部聚焦辖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出门难、办事难”的问题,以“织密银发幸福网”为目标,统筹整合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制定系列志愿服务方案,指导各社区结合实际开展便民志愿服务,互助社区聚焦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开展的“爱心敲门”服务,正是全区志愿服务体系高效运转的生动实践。

“年纪大了,血压一直不稳定,去医院排队挂号太费劲,有时候就想着算了。”王奶奶一边说着,一边伸出胳膊,让社区医护志愿者为自己测量血压。志愿者耐心细致地操作血压计,不时询问老人饮食、用药情况:“奶奶,您血压偏高,平时要少吃盐、按时吃药,有不舒服随时给社区网格员打电话。”随后,志愿者还留下健康联系卡,详细讲解秋季养生注意事项——这些专业服务的背后,是青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对志愿服务队伍的系统化培训与资源调配,确保每一项志愿服务都能精准对接老人需求。

在王奶奶家的厨房里,另一名社区志愿者正蹲在地上,认真打磨老人家中用了多年的菜刀。“嚯嚯”的磨刀声中,锈迹斑斑、刃口钝涩的菜刀渐渐变得锃亮锋利。“这刀用了小10年了,切菜越来越费劲,我也没力气找磨刀师傅。现在社区志愿者上门来磨,解决了我的大难题!”王奶奶的感激,道出了互助社区老人的共同心声。这样的便民志愿服务项目能顺利落地,离不开自由路街道前期对辖区老人需求的摸排调研——通过统筹开展“敲门问需”行动,汇总各社区老人困难诉求,分类梳理出“理发、义诊、磨刀”等高频需求清单,再指导社区精准匹配志愿服务资源,让“群众点单、社区接单、部门督单”的志愿服务模式真正落地见效。

“我们提前一周通过网格员摸排老人需求,确定志愿服务名单和时间,确保服务不走过场、不留空白。”互助社区负责人介绍,正是有了青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在政策指导、资源协调上的统筹支持,社区才能更高效地链接专业志愿服务力量,把志愿服务做到老人心坎上。

一把剪刀剪出清爽,一次义诊守护健康,一把磨亮的菜刀点亮日常。“社区是志愿服务的‘最后一米’,而统筹好全区资源、搭建好志愿服务平台,是我们的重要职责。”青山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互助社区的“爱心敲门”志愿服务,是全区志愿服务“一街一特色、一社一品牌”建设的缩影。青山区正在以“小服务”汇聚“大温暖”,让每一位银发长者都能在社区大家庭中,安享岁月静好的幸福晚年。

(本报通讯员 任珍珠 樊雪梅)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