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坚持”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工作实践)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开展“党建引领·治在奎文”专项提升行动,着力强基础、固根本,统资源、聚合力,探索政治引领有力、法治保障有效、德治教化有方、智治支撑有用、共治联动有序的基层治理实践。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完善组织架构。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架构,实现全区528个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完善治理结构。配优建强社区“两委”班子,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议事决策机制、监督机制,规范党务、居务、财务公开,有力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扶持壮大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盘活社区公共空间,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社会风险前端防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升矛盾纠纷调解质效。高标准推动区、街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推广“老窑匠”五解工作法、“仲裁+监察”联动机制等工作方法,建立矛盾纠纷排查、研判、调处、反馈闭环流程,开辟工伤、群体欠薪等绿色速裁通道。着力化解重复警情。创新建立“警长+三长”重复警情治理机制,探索分级预警、回流提档等机制,实现高风险警情全周期跟踪与闭环处置。做好风险前端防范。建立相关数据动态信息库,联合多部门做好服务管理;高标准运行平安建设中心与110联动中心,探索指挥扁平化、调度合理化、出警高效化的立体巡防体系,实现精确预测、精细预警、精准预防。

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善治,将文化力量融入基层治理实践。扩大优质文化供给。扎实推进“文化赋能·善治奎文”行动,精心培育“兴奎有理”理论宣讲品牌,构建“1+N”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矩阵,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活动650余场次、辐射近万人。营造向上向善氛围。探索构建“1个重要阵地+3类特色空间+N个文化微场景”15分钟文化生活圈,大力推广文化善治“五个一”活动(一节操、一餐饭、一堂课、一善行、一建议),涵养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社区治理生态。倡导睦邻乐居风尚。深入开展“社区文化艺术季·幸福邻里节”“百家宴”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为独居老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上门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乐等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培养邻里互助情。

坚持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专业优势和志愿者力量优势有机结合。建强社区治理队伍。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和“青雁成长·赋能提质”计划,培育“专家型”社区党组织书记,储备懂基层、善治理、有担当的社区后备人才,累计培训1800余人次,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发挥社区居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招募社区党员、退休干部、热心群众等担任“三长”(单元长、楼长、网格长),深化“三长听四邻”(听邻里动态,听邻里诉求,听邻里疾苦,听惠民政策)工作实践,开展“帮办上门·暖心惠企(民)”专项行动,推动实现“问题不出楼、服务送上楼”。推动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加强矛盾化解、应急救援、扶老爱幼等领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实效性、针对性。

坚持数智赋能基层治理,聚焦基层一线的真实需求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发挥人工智能优势,助推基层治理整体效能提升。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加强硬件支撑、数据赋能、场景应用,广泛覆盖智能健身器械、智慧社区童书馆等智慧化便民服务设施,开展“至简有爱、无感有情”全域智慧社区建设。优化网格管理服务。依托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相关数据,构建社区“智慧大脑”,推动在社区智慧大食堂、智慧图书柜和政务服务自助机等应用上落地,实现“两脚不出社区门,便民事项可以办”。加强人工智能培训。开展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数字技能专项培训,培育具备数字技术复合能力的“数字社工”,提升智慧门禁、智能安防、智慧养老等数字化场景运营能力。同时,建立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确保技术应用安全可控、符合伦理规范,让数智治理既有精度又有温度。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