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天津市红桥区委社会工作部组建以来,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完善“两新”工委机制、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同时,为街道明责、赋权、扩能,为社区减负、赋能、提效,构建起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汇聚多方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征集民意,切实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新兴领域“两个覆盖”质量,实施新就业群体“十项暖新”行动,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制定社区服务群众事项工作指引,广泛动员组织志愿者在服务保障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志愿服务作用……这是天津市红桥区社会工作的生动缩影。
自2024年2月组建以来,红桥区委社会工作部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发《天津市红桥区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5-2029年)》,突出抓好新兴领域党的建设,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勇于探索实践,用心用情用力谱写高质量社会工作崭新篇章。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开题破局
红桥区把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充分发挥区委“两新”工委作用,完善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有效协同的党建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推动实现“新兴领域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推进到哪里”,使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健全完善“两新”工委运行机制。制发区委“两新”工委组成及运行规则,调整成员单位从26家增加至30家,对8个系统行业党委组成人员进行调整,细化明确职责清单,制定年度重点任务,每月召开“两新”工委委员会议,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我们以企业论坛为抓手,提供政策解读服务,讲好红桥故事,让企业家感受到红桥区的商机与活力,展示红桥区招商引资的姿态与风采。我们将以多方合作、共谋发展的理念,聚集企业拧成一股绳,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天津亿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海河华鼎商务楼宇综合党委书记庄磊说。
红桥区坚持“管行业也要管党建”,制发区属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名单(第一批),对51家区属社会团体、10家全区性商会,分别明确业务主管单位、属地街道及相关职责,压实党建引领、业务指导和行业监管等责任,构建“区委‘两新’工委—行业党委—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管理体系。链接多方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召开“党建引领惠企强企”主题活动,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主动融入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等工作,为行业协会商会及会员企业参与招商等活动“牵线搭桥”。
同时,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党组织组建力度。以“三摸清一回应”,全覆盖走访摸排企业,全面摸清企业经营现状、党建工作情况和生产经营难题,建立健全区内企业重点账和基础账“两个台账”,有针对性地推动协调化解难题,切实回应企业关切和期盼。对辖区内12座商务楼宇,全部绘制楼宇企业地图,做到对重点区域企业情况“心中有数”。
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服务管理。大力推动友好城区、友好社区等“友好场景”建设,整合民政、司法、人社、教育、卫健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资源,在新就业群体比较集中的地方打造“红新驿站”,提供免费饮水、手机充电、歇脚如厕、基础医疗等便捷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红新驿站”120个,其中,单独建立、专门供新就业群体使用的服务驿站24个。
“以前跑单累了只能蹲路边,现在有了驿站,渴了能喝水、累了能歇脚、饿了能吃饭,手机没电随时能充,遇到摔伤、下雨等意外情况,这里还能找到应急药箱和雨衣。”外卖骑手小张感慨地说。
在咸阳北路街道红旗社区,街道党工委打造“红色先锋驿站”,开设“小哥加油吧”等16个功能区,联合街道老人家食堂推出“小哥套餐”,推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与小哥签约服务;开办“先锋网络课堂”,推出“一句话新闻”等一系列“短平快”内容,鼓励新就业群体有效利用“班前10分钟”、接单空隙开展碎片化学习,为新就业群体注入源源不断的思想新动能。
今年,三条石街道快递员万海波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除了快递员,万海波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益锋小哥”志愿服务队队员。在万海波的带动下,他和同事们利用地熟、人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变身“移动探头”,将在路上看到的问题及时报送,由相关部门核实处理。
这是红桥区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红桥区建立社区网格员与新就业群体结对联系机制,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优势,鼓励他们当好社区民意“信息员”、精神文明“宣传队”、服务群众“志愿者”。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900余名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协助社区党组织和网格员解决700余件实际问题。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提质增效
红桥区认真落实市委“六治工程”部署要求,在区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立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连续3年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开展为基层减负赋能“双十行动”,形成了35个配套文件和22个附件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全区基层治理工作水平。
街道是城市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要把街道党组织做强。
明责、赋权、扩能——让街道去抓该抓的事、能抓该抓的事、抓好该抓的事。红桥区制定9个街道履职事项清单,明确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10个类别103项共性职责。推动各街道立足自身区位特点,确定52项个性事项清单,各街道拟定履职事项清单平均315项。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赋予街道党组织“吹哨”调度权、考核评价权、人事建议权、重大事项建议权和灵活用人自主权,让街道在履职中更有底气、更加硬气。推进编制力量向街道下沉,整合街道党政机构设置,聚焦基层党建、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主要职能,推动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管理体制。
“报表数量减少了,党群服务中心内外部挂牌减少了,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也进一步明确了,我们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居民群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实施以来,西沽街道湘潭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萌明显感受到了工作的变化。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底盘”,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红桥区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用、政策向基层倾斜,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红桥区在区、街道、社区等层面累计确定280余个“书记项目”,集中解决一批困扰基层的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双联系双报到”“党员干部进网格访民情”机制,推动全区23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累计与社区建立特色共建项目240余个;推动690余名“两代表一委员”下沉社区、服务群众,以代表委员履职促问题困难解决。制定社区依法履职、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务2个指导目录,累计减少不应由社区出具的证明事项620件;制发《天津市红桥区2025年社区组织依法协助工作任务计划清单》,明确44项社区依法协助工作事项;整合“一套表”22类,统一发至街道按规定频次填报。
同时,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修订社区工作者管理细则和社区工作者档案管理办法等,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机制。在全区9个街道建立社区实训基地,对400余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轮训一遍。每年组织社区工作者职业技能比武大赛,开展“发现闪光的你”优秀社区工作者案例宣传,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位于铃铛阁街道的西北角特色街区是“网红”打卡地,日均客流量4~5万人次,节假日最高峰可达15万余人次。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特色街区综合党委,科学精准划定24个居民普通网格和7个专属网格,进一步细化分为57个微网格,形成“网格员每日巡查—网格党支部每周研判—综合党委每月调度”的闭环机制,实时观测商户经营、环境卫生等动态信息,减少了问题处置响应时间,群众投诉率大幅度降低。
着力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按照“1+2+N”的标准配备专职网格员680余人。组织住建、城管、卫健部门和自来水、电力、燃气公司等专业力量进网入格,确定“兼职网格员”6800余人。建立形成一套工作台账、明确一份职责清单、组织一次联席会议、开展一次宣传宣讲、进行一次服务走访的“五个一”机制,进一步增强网格工作力量,更好服务群众、回应诉求。
“从市级、区级层面推动煤水电气专业力量进网入格,让我们和居民有问题困难可以及时找到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工作效率和服务质效有了明显提升。”咸阳北路街道北岸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阎洁说。
切实提升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水平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8月底在天津举行。作为中心城区,红桥区坚持把加强美丽社区建设和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峰会服务保障工作。
和苑街道统筹解纷力量,以区综治中心建设为载体,搭建区、街道、社区三级贯通工作平台。持续壮大以社区民警、社区党员、网格员为骨干的“红警”队伍,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清整,及时发现、妥善解决安全风险隐患。
西沽街道燕宇社区针对电动车飞线充电等问题,充分发挥“红色议事厅”作用,在社区内形成《电动车充电棚使用公约》,提升了居民满意度。
“我们小区原来可不这样,因为充电问题,安全隐患很大,导致居民间矛盾摩擦不断。社区党委组织居民一起面对面协商,还建好了充电车棚,真是为我们办了实事。”谈到社区解决了“老大难”问题,居民张女士竖起了大拇指。
芥园街道河庭花苑社区发挥“侨胞之家”和“双语社工”优势,搭建起与外籍居民沟通交流的桥梁;邵公庄街道千禧园社区开展“居民公约知识竞赛”和选树“最美公约践行者”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对居民公约的知晓率。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文明实践阵地,红桥区建立970支志愿服务队伍,汇聚9.7万名志愿者,开展“百姓志愿百姓实践百姓美好生活”提升行动。打造西北角、洪湖里美食街区特色志愿服务岗(站),在西沽公园打造红桥区志愿服务主题文化园,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三条石街道尚都家园社区打造“津韵尚合”志愿服务品牌,创新“社区+高校联盟、党员群众”等的“1+N”志愿服务体系,注册志愿者超过1500人,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服务保障工作中的海河沿线点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美丽社区建设工作中,红桥区聚焦社区净化绿化美化、物业管理服务、便民服务、文化生活、邻里和谐、志愿服务等6个方面内容,征集并办理市民群众意见建议870余条。针对居民反映的共性问题,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民情恳谈会等,共商共议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充电桩增设、污水井跑冒等社区治理难题,协调解决老旧小区历史问题,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此基础上,实施社区居民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针对社区常见的问题形成工作指引,推动服务群众具体办理事项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编后语
翻阅天津市红桥区委社会工作部的实践答卷,该区把党建引领贯穿始终。从新兴领域“两个覆盖”的提质扩面,到对新就业群体的温情守护;从基层减负赋能的精准发力,到服务保障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担当,每一项突破、每一份成效,都体现了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彰显着党员干部“先锋队”的本色。
商务楼宇里,党组织地图精准绘制,推动协调化解难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社区网格中,“书记项目”揭榜挂帅,党员干部下沉解决急难愁盼,让群众获得感稳稳落地;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中,红色力量汇聚成服务暖流,让城市温度处处可感。这些实践生动证明,党建引领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破解治理难题、增进民生福祉的“金钥匙”。
红桥区以党建为笔,持续在强基固本、服务群众、创新治理上深耕细作,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社会工作更有温度、发展更有力度,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书写高质量的“红桥答卷”。
(本版内容由天津市红桥区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