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民议事会”惠民结硕果(新闻特写)

金秋十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凭祥镇柳班村蔗林绿浪翻涌,村民辛勤劳作的身影点缀其间,生机盎然。然而数月前,凭祥市持续晴热,降雨量锐减,农田焦渴,旱情严峻。

凭祥市迅速启动“边民议事会”机制,集众智、聚合力,投入300万元专项资金,于受灾区域新打抗旱机井15口,铺设输水管道8.6公里。水利、农业、气象等部门协同发力,无人机巡田、墒情监测、人工增雨、渠道疏浚多措并举,有效缓解8000余亩农田用水之困,解了农民燃眉之急。

这是凭祥市委社会工作部立足主责主业、创新议事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由“议”到“行”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凭祥市委社会工作部依托“开门见越南,迈步进东盟”的地缘优势,探索“边民议事会”机制,并印发试行办法,广纳社情民意,寻求最大“公约数”,力促群众“金点子”化为工作“金钥匙”,结出利民惠民“金果子”。

为避免议事“走过场”,凭祥市委社会工作部着力加强机制建设:以政治素养好、道德品质好、履职尽责好、表率作用好、群众基础好“五好”为标准,以党员代表、少数民族群众、外地客商、新就业群体等为议事主体;全市40个村(社区)均设党群议事亭、榕树大讲堂等阵地;明确“九议三不议”范围;线上线下同步征集议题,确保议事有主体、有阵地、有活动、有制度。

凭祥镇推行“边民夜话”,干部群众利用农闲时间同坐一条凳、同议一家事,激发群众自治热情,共绘乡村蓝图,实现民事民议民办。

浦寨社区成立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以商调商”模式,充分发挥中越两国客商在调解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合力共解边贸纠纷;狮子山社区针对归侨、多民族混居特点,设立“家长里短室”,促邻里互嵌共融;白云国际小区打造“共享小屋”,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在各方的建议下划分阅读休闲、儿童游乐、闲置物品交换等功能区域,让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议事会开在群众身边,一条条“新鲜出炉”的建议被原汁原味记录……各地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品牌,自治之花在祖国“南大门”绚丽绽放。

“以前货车司机办出行审批得跑两趟,游客在友谊关景区想出境还得回市区办证,出入境业务曾是老大难。现在网上预约办证,出行方便多了……”货车司机张师傅感慨道。

今年以来,为提升通关便利化,凭祥市通过议事会、问卷调查等收集群众意见,推出边境旅游网上预约办证系统、边境旅游办证面见后置等举措,已办理边境旅游通行证等各类证件超10万证次。同时,凭祥市还将议事会设到边境线,配备法官、民警和中外调解员,确保游客旅行过程中遇到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在第一线化解。

浦寨社区是中越边境规模最大的边民互市贸易区之一。前不久,福建客商吴杨在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上提出希望浦寨社区加快改造升级,打造东南亚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议。凭祥市委、市政府现场采纳,对街区内的老旧建筑外立面进行美化升级,规划布局100余个多功能商铺展位,为商家拓展经营空间。

不到两个月,浦寨风情街落成,成为集美食、民俗、跨境贸易、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边关文化新地标,吸引中越游客纷纷到这里“夜逛”。

民生无小事。“我们将始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边民议事会’激活自治动能,以多方共治答好为民服务答卷,持续绘就南疆国门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幸福图景。”凭祥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甘达锟)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