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马、轻车、畅路、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工作实践)

汪时飞 姜娟

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聚焦为基层减负,通过“下沉资源力量、厘清权责边界、赋能增效提质、整合各方力量”,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厘清权责边界,让“车”轻起来。清单管理“明权责”。编制并实施《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县级部门主动收回下放不精准或超出基层承接能力的权责事项70项,让赋权更科学、基层权责更清晰。配套出台《整治“小马拉大车”重点任务清单》,9大项31条具体措施均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靶向解决权责失衡问题。全面建立村(社区)“小微权力”清单和准入事项清单,明确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17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14项、负面事项13项。积极推进村级议事协商规范化,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程序,推动村级事务阳光透明运行,有效防范履责不力、以权谋私、作风不实等问题。力戒形式“卸包袱”。重拳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累计清理冗余线上工作群150余个。出台《标牌管理十条规定》,对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牌悬挂实行“一徽一旗五牌”室外标准、“三室一站一中心一屋一院”室内规范,清理上墙牌匾制度1200余块,摘掉“牌子包袱”。严格执行省级《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明晰27项证明的替代办理途径,为村级组织取消21项不合理证明事项。

下沉资源力量,让“马”壮起来。编制人员“沉”下去。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组建镇级综合执法队伍11支,调剂县直部门5名编制下划至镇,充实一线工作力量。大力开展干部抽(借)调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清退抽(借)调的镇干部、基层医护人员和基层教师。资源力量聚起来。聚焦“基层党建抓不实、服务群众跟不上、项目建设推不动、产业发展做不大、企业瓶颈破不了、风险隐患防不住”等难题,深化推进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党员干部“帮联镇村促振兴、帮联群众强服务、帮联企业稳经济、帮联项目优环境、帮联产业促发展、帮联实事增福祉、帮联矛盾防风险、帮联‘两代表一委员’聚合力、帮联师生育人才、帮联医患保健康”等“十连心工程”。通过满意度调查、信访渠道反馈、县委大督查等方式测评工作效果。30名县级领导包联11个镇63个村(社区)重点生态旅游(精品民宿)、县城建设、招商引资等项目120余个,2400余名党员干部包联2万余户群众协调解决4100余个问题。

赋能提质增效,让“马”跑起来。督考融合促落实。创新构建“三督一体”工作机制(资源一体整合、管控一体推进、结果一体运用),推行“一张单子抓到底”和“督查—整改—销号—回头看”闭环管理,整合督查考核力量,突出“考精考少、考大事要事、考群众关切”。简政放权激活力。修订精文减会简化陪同接待措施,精简压缩面向基层的各类会议、发文、台账、报表等事项,做好“减负降压”。2025年上半年会议数量同比减少35.5%、发文数量同比减少22.4%,开短会、发短文成为常态。同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提供“一站式”“一网式”审批服务,实现5个、10个、15个工作日内分别完成项目建议书审批、可研报告审查批复、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概算的审查,让项目推进更高效。一站服务优体验。全域构建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综治中心”、镇级“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便民服务体系,全县建成2个县级中心、11个镇级中心、63个村级中心,实行制度、标准、人员、流程“四统一”管理。打造数字政务“三化”便民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从之前“线下办”到现在“掌上办”,群众通过“三化”平台“宁通办”微信小程序实现“远程视频指导办+全程帮办代办”服务,线上办理事项达8.1万余项。

整合多方力量,让“路”畅起来。破除壁垒“聚合力”。探索“1个社区+X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机制,以“组织同建、阵地同管、要事同办、环境同治、效果同评”“五同”工作机制为抓手,明确6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下沉社区“办公”、1200余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推动4个城市社区办理实事300余件,实现力量在基层聚合。多格合一“促融合”。大力推进基层网格“多格合一、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将分散在行业部门的各类网格进行整合优化,将全县划分为社区一级网格32个、农村一级网格318个、专属网格7个,推动形成化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均为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闫涵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