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丽水市青田侨乡,今年55岁的周雪华被孩子们亲切地唤作“周妈妈”。从1994年至今,她创建的“周大妈帮忙团”将温暖送到服刑人员子女、困难学子和空巢老人身边。如今,“周大妈帮忙团”已发展成拥有10支分队、300余人的专业团队。
“周妈妈,同学们都说我是罪犯的孩子……”2019年雨夜,11岁的小安攥紧周雪华的手哽咽道。因父亲入狱、母亲离家,他与弟弟小好的生活陷入困境,小安还因此出现心理问题,这刺痛了周雪华的心。
她深知在青田,像小安、小好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因此,她联合司法、教育等部门启动“角落之花”守护项目,对接省内五家监狱,建立“一人一档”帮扶档案,组织专家开展心理疏导,并促成在监亲属与子女的视频会见,重建亲情纽带。
此外,作为省人大代表,她提交的《关于建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教和关爱工作体系的建议》,推动相关部门建立信息登记与查询平台,构建心理支持体系,让更多“角落之花”在关爱中健康成长。2023年,周雪华意外遭遇车祸,在住院治疗期间,她仍坚持完成手工花义卖公益行动,并通过线上平台为12名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截至目前,累计帮扶203名孩子走出阴霾,无一人辍学或犯罪。
“周大妈,我不能上学了,怎么办?”8年前的初秋,周雪华接到一个电话,7岁的季恩来在电话里哭着说。母亲全身瘫痪,他报名时寄错了报名表,错过了入学机会,看着别人背着书包出门,他躲在家里哭了一下午。
周雪华了解季恩来家的困难后,放下电话便赶往学校。校长起初面露难色,学位早已满额,看着反复登门的她,校长最终破例让季恩来入学。
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她又联系“焕新乐园”项目为季恩来家重新装修,并自掏腰包添置新家具。季恩来拉着她的手说:“周妈妈,您把我家弄得这么好看,我一定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近30年来,周雪华和团队不仅温暖了青田县近万名山区孩子,还把爱心送到陕西、四川、广西等地。她有一册泛黄的笔记本,记满了每个被资助孩子的生日和喜好,见证着无数希望的萌芽。接受她帮扶的孩子至今已有70余人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以实际行动反哺社会。
2015年寒冬,周雪华在社区走访中发现93岁的邓裕兰老人身患重病且子女远在海外,生活困难。周雪华当即承诺:“邓阿婆,以后我来照顾您。”
从此,她定期上门送餐,和志愿者一起为老人理发和沐浴,还帮忙申请了低保。有次老人意外骨折,她立即联系医院并垫付医药费,并日夜陪护直至老人康复。老人清醒后拉着她的手说:“姑娘,你比我的亲生孩子待我还要好。”这样的守护持续了3年7个月。直到老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周雪华以“最亲的人”身份为老人送别。
32年来,周雪华带领团队为650余名空巢老人提供帮扶服务,解决各类难题3500余件,成为侨乡银发群体最信赖的人。
“做公益的幸福,在于看到受助者的生命因你而改变。”周雪华说。在青田这片侨乡热土上,她用半生时光践行着“你有困难,找我帮忙”的初心。
(周雪华简介:曾获全国“四个100”示范典型之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中国红十字会“爱心妈妈”、浙江省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本报记者 金浩月 通讯员 陈力)
(责编:蒋璐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