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群众“好声音” 找到治理“金钥匙”

一个个设立在党群服务中心的红色建言筒,一张张印有“汇聚民智·‘沂’起前行”二维码的人民建议征集海报,正悄然改变着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方式。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积极构建人民建议征集框架体系,“拓渠道、提质量、求实效”,将人民建议征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部门工作效能的重要抓手,让群众“好声音”成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沂水县聚焦群众“常看”“常用”的政府门户网站、沂水首发APP、重点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统一嵌入人民建议征集模块,接入“齐鲁建言”系统,如今,动动手指就能实现“一码建言、一键直达”。线上渠道畅通无阻,线下网络也越织越密。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市民文化中心等群众常去的场所,全县设立25处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并设置实体建言邮筒。不仅如此,“城市会客厅”“宝妈议事”等特色平台,也把征集桌搬到了居民楼下。“暑假孩子没人管,建议开个托管班”“希望能建个‘共富工坊’社区增收项目,让在家带娃的宝妈也能挣点零花钱……”在翰林苑社区的议事会上,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大伙提建议、一起议一议,咱们的想法就能变成现实。”参与议事的居民张大爷说。“我为社区献一策”成了社区新风尚,今年以来,沂水县通过线上线下,累计收集建议1300余条。

如何让征集来的建议更精准、更专业,沂水县在提升质量上下足功夫。沂水县从业务骨干、专家学者等群体中聘请30名“特邀建议人”,组建“智囊团”,提升建议专业性。与县“热线·首发”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了“信息互通、专题征集、分析研判、会商督办”四项联动机制,实现建议类工单、月报等数据互联共享。为了让建议的征集更具针对性,县委社会工作部依托热线大数据,发现共性问题、趋势苗头,动态发起“主题式”“靶向式”专题征集。今年8月份,针对热线反映集中的“城市管理、物业服务、餐饮卫生”等六大类问题,沂水县开展“诉求关乎民生·建议凝聚民智”专题活动,广泛征集居民对高频诉求解决的方法。此外,为了让群众愿意说、有话说,沂水县贴近群众关心热点,累计开展“我为社区安全献一计”“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等专题征集,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整治,规范城区摆摊等民生实事落地。“我们把群众的‘金点子’变成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主动办好大家关心的事。同时,从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入手,实现建议和诉求间的良性循环。”县人民建议征集专项工作组负责人介绍。

“提建议不光能让社区变得更好,我们还能用建议积分换日用品、抵物业费。”居民李师傅道出了社区“建议积分制”的吸引力。沂水县将优秀建议与志愿积分、信用积分挂钩,定期公示表彰,推动群众从“被动反映”转向“主动建言”。在构建“征集—受理—研判—办理—评价—激励”闭环机制的基础上,沂水县探索建立“1174”快速响应流程——1分钟内响应、1个工作日分办、7日内向群众反馈受理结果;对收集的建议分成4类转化路径,推动建议“件件有回音”。

“建议征集不是一阵风,必须靠制度规范长效推进。”沂水县在县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下设立人民建议征集专项工作组,吸纳宣传、信访等26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定期研究建议征集方面的重要事项。出台《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人民建议征集办理流程、直报点的规范运行、特邀建议人的管理激励等进行规范明确,确保有章可循。探索建立热线、督查办、人大、政协、纪委监委、媒体督办制度,对群众呼声较高、办理质效差等方面的建议下发督办函督促办理,有力推进“中心街交通秩序维护”“在老旧小区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建议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从征集到转化的全链条机制,强化对建议的科学评价、监督,让每一个‘金点子’都在沂水发展的实践中发光。”沂水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县委“两新”工委书记徐学武表示。

(本报通讯员 奚静)

(责编:蒋璐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