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力破圈 南国陶都产业向兴(新兴领域党建)

禅城区是广东省佛山市陶瓷产业的重要产区,已有上千年制陶史,具有深厚的陶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被誉为“南国陶都”。禅城区深入实施“党建强链”行动,通过组织建链、服务壮链、赋能强链,在陶瓷产业中开辟出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

作为全国知名的陶瓷产业集聚区,面对本地陶瓷产业体量庞大、企业众多、分散较广的特点,禅城区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聚焦前端制造与后端营销分别成立建陶产业链党委、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链党委2个综合党委。深入推进“两个覆盖”工作,覆盖产业链相关企业1000多家、党员2700余名,构建起“区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两大端口条线管理、链上企业协同落实”的“1+2+N”组织体系。区委“两新”工委牵头统筹,产业链党委联动推进,高效落实产品标准对接、联合技术攻关等重点协同任务。2024年以来,破解链上难题40余项。佛山众陶联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以前得挨个部门跑,协调一圈下来耗时长。现在有产业链党委联动推进,把各方聚到一起,问题解决得又快又准!”

禅城区聚焦构建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陶瓷产业体系,实施“破难题、促发展”攻坚行动,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加速。

“大家请看,这是我们今天的最新行情数据。”众陶联陶瓷行业数据空间的专业人员指着实时更新的大屏,向一批来访的企业负责人介绍。当天,众陶联陶瓷行业数据空间准时“上新”,一条条市场数据如活水般流动起来。2023年,禅城区建立陶瓷行业数据空间,归集整合市场数据,创新提供行情研判服务,赋能企业科学决策,驱动产业创新升级,已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约2.61亿元。

围绕陶瓷产业技术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产业链党委积极引导链上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打造陶莹精密研发智造基地等专业平台矩阵,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陶瓷产业研究院,并推动链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集中攻克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组建党员技术攻坚队,带动实施智能化升级项目。出台《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鼓励高价值专利产出,成立禅城区陶瓷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陶瓷企业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100余场(次),惠及企业超5000家。

产业链党委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与平台搭建的重要作用,推动岭南文化与陶瓷产业深度融合,高标准建成柒号陶仓研习基地、美陶之窗等文创空间载体,举办美陶湾城市公共艺术季、“石湾杯”陶塑大赛等文艺活动,实施艺术家栖息地计划,建设近300个大师工作室,加快形成陶艺人才集聚、抱团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推动“禅城陶瓷”从行业品牌向文化IP跃升。

“我们投入研发,最怕市场上冒出‘李鬼’。”佛山市新恒隆抛光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针对此类侵权问题,禅城区实施“蓝盾”护航行动,成立专项工作组严查假冒商标等侵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法律的“硬拳头”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蓝盾’行动有效遏制了侵权行为,让我们这样专注产品的企业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深耕主业的决心!”佛山市新恒隆抛光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帮助企业拓市场、促合作,禅城区接续举办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中国陶瓷创意周等大型展会,吸引来自全球超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到访。同时,建立中国(佛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园区,构建覆盖15国78城的推广网络,与50余家海内外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合作,助力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推动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陈丹琳)

(责编:蒋璐 签发:张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