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超”“村BA”背后的“志愿红”

哨响球起,助威声燃!贵州“村BA”攻防闪电切换,“村超”劲射燃爆全场,乡土赛场激战正酣。在体育盛宴里,赛场上有着各行各业业余球员对足球、篮球最纯粹的热爱,赛场下还有一群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志愿者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为“赛”护航。

来了就是一家人,来了就做志愿者。“去年我当观众来看球赛,是志愿者们在为我服务。今年我想为‘村超’做点事,就来当志愿者了,我想把这份温暖传下去。”刚满18岁的志愿者徐辉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

“这些忙碌的身影,正是榕江着力打造‘志愿服务之城’的鲜活注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村超”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以来,榕江已整合志愿者1.2万余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构建起“赛事服务+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志愿服务体系,让志愿精神成为榕江的城市底色。

在榕江县,志愿服务早已扎根。3年来,累计组织志愿者超2.3万人次,组建核心志愿服务队20余支,开展各类培训50余场,总服务时长超18.4万小时,为“村超”志愿服务注入专业力量。

志愿服务有啥诀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服务”。

“来到台江,不仅被‘村BA’的热情感染,更被这里的志愿服务所打动。问路时有人耐心指引,口渴时有人热情递水,随处可见志愿者为观众和游客提供帮助。”来自广州的游客说。

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在于适应需求、融入场景。黔东南州台江县“村BA”赛场,设置了16个内外场志愿服务点。在这里,志愿者不仅是秩序引导员,更是通晓本地文化的“活地图”和“旅游顾问”,从指路到推荐美食,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购”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就像一粒种子,在“村超”“村BA”赛场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如今,从“村超”“村BA”赛场内外生发的志愿力量,正延伸到另一个场景——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舞台上贡献温暖力量。台江县积极搭建“青年服务文旅、文旅成就青年”的双向赋能平台,推动“需求清单”与高校“资源库”智能匹配。同时,积极与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动合作,深耕“文旅+志愿者”品牌,以志愿力量擦亮“村BA”志愿服务招牌。

榕江县也在志愿服务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上进行了有益探索。曾热情为“村超”游客分西瓜,而被网友称为“西瓜妹”的志愿者熊竹青,她依托赛事流量,把手机变成“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镜头里,她和村民们将“村超”推向全国的同时也将当地农特产品卖出大山,让“家乡味”飘得更远。

从球场秩序的维护者,到全域旅游的“服务员”;从生命安全的守护者,到振兴乡村的新农人——“村超”“村BA”赛场上的志愿者们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

每当周末,“村超”“村BA”赛场人声鼎沸,一抹抹“志愿红”穿梭于赛场内外,服务赛事、服务游客。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指引、每一份坚守,都在彰显担当、展现热情,以实际行动,为“村超”“村BA”添彩,让志愿服务精神浸润黔贵大地。

(本报通讯员 黎鹏)

(责编:蒋璐 签发:张宝珠)